日系企業在中國仍面臨寒流
2013/03/11
「1月賣了60多輛」,廣汽本田位於上海市內的一家4S店的經理帶著放心的表情告訴記者。自日本政府實施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國有化的去年9月以來,日本車銷售出現了銳減。上海的這家4S店,在9月到10月的3周時間裏,竟然一輛車也沒賣出去。不過,1月的銷量終於恢復到了去年的8成水準。
在中國最大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運營的網上商城「天貓」上,有服裝等300多個日本品牌的産品在銷售,而銷量也正在增長。負責日本産品的負責人稱,有些客戶在百貨店等實體店購買日本商品害怕被人看見,但依然希望購買日本商品。這種客戶就選擇了網上購物。
「暫時可能不會實施新的計劃」,一家日資機械大型企業的中國法人高管在去年底如此表示。在客戶那裏,這位高管稱看到了負責制訂中國産業政策的發改委和商務部發出的通知,內容是在目前的情況下,應避免日本企業參加投標或許接受日本企業增資。
在此期間,日本企業的競爭對手正積極拓展中國市場。在日本政府決定實施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國有化之後的去年9月12日,南韓三星電子投資23億美元的尖端記憶體工廠在陜西西安舉行了開工儀式。中國副總理李克強稱這是結合中韓雙方優勢的重要成果。
(菅原透 上海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