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將提議建立排放新框架

2011/11/16


    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在11月19日的印度尼西亞峇里島東亞首腦會議(EAS)上,將倡議建立亞洲太平洋地區國家參加的地球變暖對策會議。依據現行《京都議定書》中國和美國都不承擔溫室氣體減排義務,而日本這次提出倡議的目的是在包含中、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5個國家均參加的框架下,主導「後京都議定書」的談判。
圖為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的火力發電站

   日本的方案是「東亞低碳成長夥伴關係對話」 (暫定名)。與會成員包括東亞首腦會議18個成員國的部長級官員,以及各國研究機構和民間專家。計劃明年4月在日本展開首次對話。這次對話將討論《京都議定書》之後的溫室氣體減排的國際性框架。對話還將推進與會各國的政府與研究機構間的合作。

    日本希望普及推廣「雙邊協定」,向發展中國家等提供節能技術,作為回報獲得溫室氣體排放配額。比如日本出口節能的火力發電站所,如果利用這個技術的國家在實際上可以減少排放量,日本就可能獲得通過減排而節省的一部分排放配額。

    現行的《京都議定書》雖然不承認這種交換行為,但只要獲得各國的承認,就有可能被「後京都議定書」採納。日本與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亞和柬埔寨已經達成了政府間協議,希望借助新框架進一步獲得更多家國支援。

    從此次開始,美國和俄羅斯也將參加東亞首腦會議。按世界CO2排放量來看,美國排在第2位,俄羅斯居第4位,如果再加上中國、印度和日本,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5個國家在這個框架中。新框架將成為佔全球排放量約63%(2009年數據)的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C排放地域框架。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