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加快金融改革 央行走向獨立
2013/07/18
![]() |
仰光的銀行 |
外資金融界人士透露,在此之前「緬甸央行的主要職責是為填補財政赤字增印紙幣」。2001年以後,得益於向鄰國泰國出口天然氣等,緬甸實現了年均超8%的GDP增長率,但由於金融政策不完善,物價漲幅高達20%,大大超過經濟增速。把金融政策從財政政策中剝離出去,有望起到抑制鬆散財政和高通貨膨脹的效果。
央行通過調整利率等措施推行金融政策的前提,是必須構築可以高效處理央行與23個國內銀行之間資金結算的資訊系統。因此,緬甸計劃在大和綜研、東芝和KDDI等企業的幫助下,於明年1月啟用相當於日本「日銀網路」的基礎結算系統。另外,為了培育資本市場,緬甸還在制定證券交易法,為開設證券交易所進行準備。
![]() |
今後,如何恢復國民對金融制度和銀行的信賴也將成為緬甸面臨的課題。緬甸曾三次實施廢除貨幣的政策,讓人民手持的紙幣突然一錢不值,民間銀行相繼破産,緬甸民眾至今心有餘悸。再加上結算網路不完善,在銀行窗口存取款手續繁雜。有調查顯示,在緬甸國內的金融資産中,銀行存款只佔不到2成。因此,緬甸有必要使「放在家」的金融資産迴圈起來,為推動經濟增長發揮作用。
![]() |
英國渣打銀行(SCB)和美國花旗銀行二戰前就在緬甸開設了分行,但1962年吳奈溫社會主義政權上台後,這些分行悉數收歸國有。90年代,隨著舊軍事政權開放經濟,緬甸掀起了日資銀行等外資銀行進駐的熱潮,但受到97年亞洲金融危機、歐美發動經濟制裁的雙重打擊,外資銀行無奈再次撤出。對外資銀行來説,目前緬甸的民主化和經濟改革是第三次機會。
今年1月,渣打銀行在時隔9年之後,重新在緬甸開設了事務所。日本的3大銀行也讓人員常駐緬甸。三井住友銀行與當地最大的甘寶扎銀行,三菱東京UFJ銀行與第二大銀行緬甸合作銀行開展業務合作,為來自日本的美元匯寄需求提供相應的服務。
緬甸央行希望加緊培育本土銀行,同時借助資金實力雄厚、金融技術力量卓越的外資銀行,推動本國的經濟發展。計劃首先允許外資銀行與當地銀行設立合資公司,在吸取外匯業務等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放開外資銀行設立全資子公司或分行,分階段開放市場。
(高橋徹 曼谷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