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擬與東盟簽訂互換貨幣協定 抗衡中國?

2017/04/28


  日本財務省計劃與東盟(ASEAN)各國簽訂發生金融危機時互換貨幣的雙邊協定。如果發生危機,金融市場籌集日元將變得更加容易,有助於維持亞洲各國的金融系統和貨幣穩定。日本首先將與印度尼西亞談判。此舉也有為了通過擴大日元的利用範圍,與正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中國相抗衡的目的。繼基礎設施建設之後,在金融合作領域中日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

 

  配合5月4日開始在橫濱市舉行的亞洲開發銀行(ADB)年會,日本與東盟將時隔4年舉行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日本財務省將在會議上根據對方國家的要求提出供應日元的貨幣協定方案。

 

  在1997年發生的亞洲金融危機中,新興國家的貨幣暴跌,導致金融市場無法籌集到所需資金。發生金融危機時,金融機構通常偏向於保留信用度較高的美元和日元。在貿易結算中,對於需要美元和日元的企業,資金無法到位的風險升高。

 

  如果此次協定得以簽訂,日本可以通過對方國家的央行等機構為當地銀行提供所需的日元資金。同時可以緩解金融機構囤積日元的情況。預計資金週轉將變得更加靈活,防止危機出現連鎖反應。用日元為本金籌集美元,還可以防止本國貨幣暴跌,促進「出售美元、買入本國貨幣」的動向。

 

 

  日本企業在面向亞洲的出口交易中使用日元的比例截至2016年度下半年為46%,與美元(48%)基本為同一水準,日元的存在感不斷升高。難以接受匯率變動風險的中小企業在交易中用日元結算的比例更高。如果建立發生金融危機時對方國家的企業和民間金融機構能籌集日元的體制,對日本企業也有好處。

 

  東盟各國想擺脫對美元的依賴也是原因之一。越南2015年將美元存款的利率下調至0%,鼓勵利用美元以外的貨幣。印度尼西亞規定國內的結算必須使用盧比。這種情況增加的話,作為美元以外的貨幣,日元利用擴大的可能性比較高。

 

  中國正在推進利用人民幣的雙邊協定,此舉也有與中國抗衡的意圖。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在各國保有的外匯儲備中,日元的佔比為4.21%,高於人民幣的1.07%。不過,中國從2010年前後開始與馬來西亞和泰國等亞洲各國積極簽訂貨幣協定。新加坡和菲律賓2016年確定了將人民幣加入外匯儲備的方針。人民幣的存在感正在全球範圍內逼近日元。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