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行操控基準利率引發全球動盪

2012/07/18


       以英國巴克萊資本銀行的舉措為背景,國際基準利率「倫敦銀行同業拆放利率(LIBOR)」存在違規操控,且歐美多家大銀行都涉嫌操控利率。由此,為了利益甚至恣意操控基準利率的金融界弊病開始逐漸浮出水面。
巴克萊資本銀行總部
 
       事情發生得非常突然。6月27日,巴克萊資本銀行被美國和英國當局處以2.9億英鎊的鉅額罰金。原因是其「試圖操控和虛報拆放利率」。

       LIBOR是制定面向住宅貸款和企業貸款利率的基準,如果擅自改動這一利率,將導致全球拆放利率失控。不顧金融當局的嚴格管制,涉足利率操控這一惡劣行為的巴克萊資本銀行對此反應消極。

       7月2日,英格蘭銀行行長金恩與巴克萊資本銀行會長進行會談時表示,「已無法信任戴蒙德首席執行官」。次日早晨,已對員工提出準備進行經營重建的戴蒙德宣佈引咎辭職。首席運營官也不得不隨之辭職。

       巴克萊資本銀行不顧惡劣影響多次違規操控拆放利率。CFTC和英國金融服務機構(FSA)在調查時發現該行存在明顯的違規行為。

       2006年2月,以美元計價的金融派生商品貿易商曾向LIBOR交易員發過這樣一封郵件,內容是「希望儘量提高1月期和3月期的金融派生商品利率。3月期的高利率保持在10天左右」。

       LIBOR是英國銀行協會統計大銀行申報的拆放利率,然後計算出基準利率的職能。如果謊報利率,操控LIBOR,就能一定程度上控制與之相關的各種借貸利率,從而從中謀利。據悉,巴克萊資本銀行在2005年到2009年的4年裏,一直進行違規操控以謀取利潤。

       「很榮幸為您效力」,「已處理妥當,一切為您服務」,從交易員回復的郵件也看不出任何對違規操控利率的罪惡感。

       雖然向英國銀行協會申報的利率未必是實際借貸利率,但在傳統的君子協定基礎上制定LIBOR存在一定漏洞。
 
       之所以違規操控利率之風盛行,是因為其他大銀行也脫不了干係。以下是他們之間的郵件往來情況。
 
       其他銀行的貿易商稱,「(LIBOR)的數值不變的話,我將損失嚴重」。
 
       巴克萊資本銀行的貿易商稱,「我和(巴克萊銀行的負責人)談談看吧」。
 
       其他銀行的貿易商稱,「真是幫了大忙了。有空,一起去喝一杯吧」。

       從郵件交流可以發現,LIBOR的違規操控在大銀行之間不斷蔓延。在全球大銀行雲集、貿易商移民活動盛行的倫敦城,某位大銀行的相關負責人稱,「在這個銀行相互爭奪利益的2000年代,到處瀰漫著只要有利可圖便無所不作的風氣」。

 
       在6月27日下達罰款聲明的CFTC文件中,有一處值得關注的地方寫道,「在此次事件調查中巴克萊資本銀行給予了大力配合」。從中可以看出,美國和英國金融當局希望以巴克萊資本銀行為線索,揪出更多違規操控利率的銀行。

       在雷曼危機導致市場混亂的2008年10月29日,巴克萊資本銀行旗下的銀行一把手戴蒙德接到了一通電話,對方是英國中央銀行的現任副行長塔克。塔克稱「巴克萊資本銀行的利率申報值非常高」。

       在金融危機中,如果以高利率來籌措資金很容易招致市場的懷疑。巴克萊資本銀行為了讓自身看起來有籌措資金的餘力,決定謊報低利率。從次日開始,巴克萊資本的申報利率便開始驟跌。

       本月9日,在英國議會的聽證會上,塔克副行長表示無意慫恿巴克萊資本銀行進行違規操作。不過英國一家報紙報導稱,英國中央銀行和其他大銀行之間是「暗送秋波」的關係。並不能説毫無瓜葛。

       英國中央銀行此前發表聲明稱其與紐約聯邦儲備銀行都認為2008年的LIBOR制定方式存在不足。但是明知道存在結構漏洞卻不加管制,這一聲明有可能招致更多金融市場的批評。
 
       正因為此次醜聞的主題是全球範圍內的基準利率問題,因此今後因違規操控而蒙受損失的企業和地方政府等控訴大銀行的報道將層出不窮。英國雜誌《經濟學家》指出如果和90年代的「煙草事件」類似的話,今後銀行界有可能將因訴訟費和高管的引咎辭職而受到重創。

(上杉素直 倫敦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