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約20年更新一次紙幣

2019/04/09


  回顧日本政府和日本銀行(央行)二戰後的紙幣更新歷史發現,每隔約20年就會更新一次主要紙幣的圖案。

   

  二戰後1946年發行1日元、5日元、10日元、100日元面額紙幣後,由於物價迅速上漲,1958年以聖德太子為圖案的1萬日元紙幣登場。1963年1千日元紙幣的圖案也變成伊藤博文。

   

    

  在約20年後的1984年,日本政府和央行把1千日元紙幣的圖案更新為夏目漱石,5千日元紙幣圖案改為新渡戶稻造,1萬日元紙幣圖案更新為福澤諭吉。又過了20年的2004年,1千日元圖案為野口英世、5千日元為樋口一葉、1萬日元為福澤諭吉的現行紙幣開始流通。除了2000年開始發行的2千日元紙幣外,主要紙幣基本上都是每隔約20年更新一次。

     

  為什麼要更新紙幣呢?一直以來更新紙幣主要是為了防止偽造。紙幣基於日本政府和央行的信用發行和流通,假幣的流通很可能導致經濟陷入混亂。

   

  為對抗造假幣團夥的技術提高,有必要盡可能採用先進的印刷技術。一方面,如果短期內頻繁更新紙幣圖案,會對消費者和企業造成負擔。為兼顧防偽和利用者的便利性,20年左右的更新週期漸漸成為標準。

    


         

日本現行的紙幣

  

  更新為新幣之際,企業有必要對ATM、貨幣兌換機、自動販賣機等進行更新。由於上述機器的開發、生産、普及需要一定時間,因此政府會提前公佈貨幣更新方針,以確保一定的準備時間。例如日本在2002年公佈了更新方針,2004年才實際發行。此次預計日本政府和央行也將公佈從幾年後開始發行的方針。

  

  ATM等的更換和改造成本較高。一直有聲音期待更新貨幣將産生經濟效果。此次也有這樣的目的,不過金融機構的成本意識不斷提高。因此,本次更新貨幣可能成為日本普及無現金化的契機。

  

新版500日元硬幣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