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大國日本更新紙幣的前景

2019/04/10


      日本政府和日本銀行(央行)4月9日正式宣佈將於2024年度流通1000日元、5000日元及10000日元面值的新紙幣。日本是世界上不多見的現金大國,將利用最新技術加強貨幣防偽,今後繼續維持這一安全的結算手段。一方面,日本政府提出了到2025年將非現金結算比例提高到與歐美相當的40%,日本貨幣似乎還看不到未來前景。

 

     日本還將在2021年度前期發行500日元新硬幣。日本目前的各面值紙幣和500日元硬幣在新紙幣和新硬幣開始流通後仍可以繼續使用。日本政府和日本銀行雖然更換各面值紙幣的圖案,但1000日元到10000日元的面值種類不會改變。

 

     放眼全球,歐洲在2018年底停止發行最大面值的500歐元紙幣。新加坡和印度等也為了應對非現金化和洗錢,計劃停用高面值的紙幣。

 

 

      關於日本此次決定發行新紙幣,部分觀點認為,「為了促進非現金化,最好能討論停用1萬日元面值的紙幣」(野村綜合研究所木內登英)。不過,日本政府和日本銀行認為在現金主義根深蒂固的日本停用1萬日元紙幣可能會引發混亂,所以決定擱置這一想法。

 

      現金對國內生産總值(GDP)比例的存在感在日本十分突出。以2016年的GDP來比較,美國現金對GDP的比例是8%,南韓是6%,日本則達到20%。全球的非現金趨勢越來越顯著,正考慮發行數位貨幣的瑞典現金對GDP的比例只有1.4%,較2007年的3.3%下滑到一半以下。

  

      在手機結算普及的中國,現金的流通餘額截至2月底為7.9484萬億元(換算成日元約為131萬億日元),較一年前減少2%。而日本的現金流通不斷增加,從2008年底的96萬億日元到2018年底上漲到115萬億日元,10年時間增加了30%。

  

       日本現金流通較多的背景是,在日本央行超低利率政策下,放在家中而非存放銀行的「衣櫃存款」大量存在,被認為達到了紙幣發行餘額的一半左右,達到 50萬億日元。日本政府希望將這部分貨幣顯露出來,實現帶動消費和投資的衍生效果。

   


 

       國際貨幣研究所名譽顧問行天豐雄指出,「從經濟高效性來考慮,即使流通新紙幣,非現金化的勢頭也不會改變」。據日本經濟産業省介紹,日本使用信用卡和電子貨幣等的非現金結算比例僅為20%左右。日本政府提出到2025年將這一比例提到40%的目標,預定10月實施的消費稅增稅帶來的積分返還對象也是以非現金結算為前提。

   

日本4月9日公佈的新紙幣概念圖

 

      提出將智慧手機結算服務作為增長戰略支柱的LINE期待「新紙幣發行後,給貨幣帶來新的勢頭」。

   

      瑞穗綜合研究所的高田創認為,「縱觀今後20年,全球的現金保有率和利用率會減少,日本估計也會不再使用紙幣」。日本經濟産業省雖然沒有公佈具體時間但提出了今後將非現金結算比例提高到80%的目標。在紙幣需求不斷減少的背景下,日本此次是最後一次更新紙幣的可能性也不能否定。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