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兩個物價指數背道而馳
2014/09/17
![]() |
形成對照的是,東京大學根據全國超市櫃檯數據計算的「日經和東大每日物價指數」(不含稅)7月較上年同月下降了0.25%。8月下降0.5%,降幅出現了擴大。
日本自4月消費稅增稅以來,這2個價格指數走勢的反差日趨明顯。主要原因是CPI統計使用的是包含消費稅的價格,且僅在CPI中進行統計的服務類價格出現了大幅上漲。
但原因不僅限於此。即使在不含稅的情況下推算CPI,且與統計櫃檯價格指數時選取同樣的商品品類,2個指數仍然呈現相反的走勢。分析其中原因,可以發現消費稅增稅導致了消費者購買力下降,節約心理開始增強。
日本泡沫經濟見頂是在1991年2月。而在約1年半之後的1992年6月,東大物價指數已經轉為了下降。而在超市以外,消費出現下滑、CPI轉為下降則是出現在1994年10月,晚了2年半。在因泡沫崩潰而進入通貨緊縮的過程中,東大物價指數成為了CPI的先行指標。
日經和東大每日物價指數:該指數根據所收集的日本全國的約300家超市銷售的食品和日用品的每日價格資訊計算得出。涉及的商品種類涵蓋了日本總務省公佈的CPI居民消費者物價指數商品的20%。
(小太刀久雄)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