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已到「只要想就能找到工作」狀態

2018/01/31


      由於經濟長期復甦加上人口減少,日本2017年的完全失業率(一般指適齡勞動人口中有勞動能力及意願但目前沒有工作的人)自經濟泡沫破裂之後的1994年以來,時隔23年首次跌破3%。考慮到因工作地點和崗位等條件不吻合而産生的結構性失業,完全失業率低於3%可以説相當於只要有求職意願就能找到工作的「完全就業」狀態。不過,在運輸和護理行業用人需求居高不下,而辦公室文職崗位依然出現求職人數高於需求人數。各行業的有效招聘倍率(用人需求和求職人數之比)相差巨大,這也導致各行業的薪資漲幅出現差異。

     

參加招聘會的日本求職者

    

      日本總務省1月30日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日本2017年的完全失業率為2.8%,同比下降了0.3個百分點。創下1993年(2.5%)以來的最低值。

     

      據日本銀行(央行)推算,工作地點等求職者的需求與企業的招聘條件不吻合的「結構性失業率」為3.0%。低於這一水準的話,企業競相提出更好的薪資條件等實施招聘也不足為奇。不過,整體的工資水準增長緩慢。社會保險費負擔也出現加重,可支配收入增長停滯,消費復甦乏力。

  

      各行業的有效招聘倍率相差很大。 截至2017年,建築行業的有效招聘倍率為4.01倍,卡車等汽車司機為2.72倍。受老齡化影響護理服務行業的這一倍率為3.57倍,得益於訪日遊客的增加,服務行業顧客接待人員的該倍率為3.85倍。上述行業均高於按所有勞動者計算的行業平均有效招聘倍率(1.50倍)。

     

 

      另一方面,辦公室文職崗位整體的有效招聘倍率為0.44倍,雖然比上年提高了0.05個百分點,不過仍處於2名求職者爭奪1個崗位的狀態。企業與求職方的想法存在偏差。

    


      有效招聘倍率的這種差異還對各行業的薪資産生影響。日本厚生勞動省的調查(截至2016年)顯示,巴士和卡車司機的基本工資同比上漲了3~5%。福祉設施和護理人員上漲了2.1%。不少觀點認為,由於勞動供需趨緊,相關行業「今後工資將繼續上漲」(三菱UFJ摩根士丹利證券的鹿野達史)。

  

      另據日本人事院調查,截至2016年4月,日本民營企業辦公室文職崗位的工資減少了1.4%。由於新增求職者的3成集中於文職崗位,所以相關崗位的工資出現下降的話,整體的工資將難以增長。針對2018年的春季勞資談判,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要求經濟界加薪3%。如果實現的話,有望産生提振消費的效果。

        

  

      不過,就業供需是否會繼續趨緊還不好説。在日本,大學升學率較高,以年輕人為中心不願從事低工資工作和單純勞動趨勢在加強。護理和服務等行業面臨著慢性的人手短缺狀況,不得不通過採用外國勞動者來彌補人手短缺。可以説即使薪資出現上漲,結構性失業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也很小。

    

      另外,SMBC日興證券的分析師丸山義正指出「求職者有必要掌握企業所需的技能」。隨著人工智慧(AI)的普及,企業所需的技能也在快速變化。如果能推進求職者向有增長潛力的領域轉移,從事相關工作人員收入增長的餘地也將擴大。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