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上市企業凈利潤時隔3年下滑

2019/05/15


      日本企業的業績時隔3年轉為利潤下降。按現階段的統計,日本上市企業2018財年(截至2019年3月)全年的凈利潤同比減少2%。由於中國經濟減速,智慧手機和半導體相關需求下滑,由此産生的影響巨大,尤其是下半財年盈利環境迅速惡化。預計2019財年隨著製造業的復甦,有望迎來業績恢復,但中美貿易摩擦等風險因素眾多,前景充滿不確定性。

          

     

    日本經濟新聞社(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對截至5月10日發佈財報的849家日本上市企業(佔整體的近6成,不含金融和新興市場等)進行了統計。上半財年(2018年4~9月)凈利潤增長12.6%,而下半財年(2018年10月~2019年3月)轉為出現14.6%的下降。下半財年由於交貨期等的原因,利潤的規模巨大,因此導致全財年也出現下滑。

 

      按現階段的統計來看,預計2019財年將實現4%的利潤增長,但這並未充分考慮最近美國川普政權的對華關稅提高。由於中美貿易摩擦重燃,已經有聲音指出目前「汽車銷售和零部件等訂單正逐步受到影響」(住友商事的首席財務官高畑恒一)。在日本國內,10月的消費稅增稅導致消費趨冷的可能性也被指出。

   

      中國的經濟減速自2018財年的下半財年開始全面波及日本企業的業績。以大型馬達企業日本電産為例,上半財年增長32%的凈利潤到下半財年下滑55%,陷入失速。中國需求超預期放緩,屬於主力的面向車載和家電的馬達銷售陷入苦戰。最終利潤時隔6年出現下降。

  

      再觀察涉足工業機器人等業務的發那科,上半財年僅為5%的最終利潤減幅到下半財年擴大至25%。原因是中國企業減少了設備投資。該公司社長兼首席執行官(CEO)山口賢治表示「已對(今後)超預期惡化做好準備」,沒有放鬆警惕。

 

    在汽車領域,馬自達的中國銷量上半財年下降11%,到下半財年為下降34%,進一步惡化。全財年的凈利潤減少43%。按行業來看,汽車和零部件的下半財年的凈利潤減少53%。但也存在像豐田那樣、上年同期凈利潤因美國法人減稅影響而被推高、出現反作用影響的情況。

 

    電氣設備等實現全球化的行業容易受到中國經濟的影響,日本製造業整體的凈利潤下半財年下降22%。

  


      另一方面,以日本國內需求為中心的非製造業相對堅挺,下半財年的利潤下降率僅為3%。

     

 

      JR東日本借助酒店業務吸引到訪日外國遊客的需求,全財年的凈利潤創出歷史新高。經營百貨商場等的三越伊勢丹控股通過虧損店關閉等舉措,實現了最終盈利。

 

      全部産業的2018財年營業收入增加7%。即使剔除大型綜合商社的會計準則變更帶來的推高部分,仍增加3%。

  

      儘管整體上確保了營收增長,但凈利潤減少的是電氣設備等行業,利潤率高的主要企業的盈利能力下滑影響突出。日本電産的銷售凈利潤率同比下降1.5個百分點,而發那科下降0.8個百分點。還存在煤炭等原燃料價格的上漲導致的整體成本提高的因素。

  

      日本上市企業的財報發佈在5月13日以後仍將繼續,在這個過程中,上財年凈利潤有可能進一步下滑。因為仍未發佈財報的日産汽車和住友化學等大型企業也預計出現利潤下降。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