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經濟學」是日本的轉捩點
2022/07/09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採取了「安倍經濟學」等經濟政策,推動了2010年代的日本經濟復甦。通過大膽的貨幣寬鬆政策制止了日元升值的趨勢,並通過下調法人稅和參與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刺激了商業活動。儘管在可持續增長和徹底擺脫通貨緊縮方面仍然存在挑戰,但安倍經濟學的一系列舉措標誌著日本經濟的轉捩點。
「安倍經濟學是近年來經濟政策的象徵。這對投資者的情緒有不小的影響。將對日本銀行的總裁人事和今後的金融政策産生影響」。(美國資産管理公司景順的全球市場策略分析師木下智夫)。
CLSA證券的釜井毅生也回憶稱,「當時正在午休的交易室裏也是一片譁然」。上午11點40分後不久,安倍晉三被槍擊的消息傳來。匯率反應劇烈,日經225指數期貨急劇下跌,市場處於混亂之中。
![]() |
在東京股市,日經平均指數儘管在上午上漲近400點,但最終收於2萬6517點,僅上漲26日元。在外匯市場上,日元被買入,暫時升至1美元兌135.30日元區間。
瑞穗證券的首席市場經濟學家上野泰也分析稱,「前首相安倍晉三是安倍經濟學的核心,主導了日元貶值和股市上漲。市場意識到了相反的動向,並以日元升值和股市下跌作為反應」。
2012年12月,安倍第2次上台執政時提出了「3支箭」。(1)大膽的貨幣寬鬆政策;(2)靈活的財政政策;(3)刺激民間投資的增長戰略。在安倍上台時,匯率在1美元兌85日元左右,隨後日元開始貶值,在雷曼危機和3.11東日本大地震後一直低迷的日本企業的業績有所改善。日本經濟在2012年11月達到谷底,直到2018年10月的頂峰,延續了71個月的經濟擴張。
安倍在剛剛上任之後,日本政府和央行就發表共同聲明等,為了結束通縮做出了努力。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2013年春季上任並推行了異次元貨幣寬鬆政策。他發表了對安倍晉三的書面評論稱,「為擺脫通貨緊縮和實現可持續經濟增長做出了很大的成果」。還表示,「(安倍)對日本經濟的發展竭盡所能,對此表示由衷的敬意」。
從2008年到2013年春季,日本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增長率平均為-0.3%,從2013年春季到2020年秋季上升到正值,平均為+0.5%(剔除消費稅稅率上調影響)。但安倍晉三作為日本首相在任期內未能達到日本政府和央行設定的2%物價上漲目標。
另一方面,日本的就業人數出現增加。安倍上任時的就業人數為6263萬人,到2020年9月離任時增加了400多萬人。特別是女性和老年人的就業增加。在同一時期,日本的失業率從4.3%下降到3.0%。但工資增長仍然低迷,沒有達到良性循環。
安倍晉三重新召開了此前停止的經濟財政諮詢會議,使得日本經濟政策整體的司令部復活。他還為降低法人稅稅率和放鬆限制做出了努力,但「3支箭」增長戰略不如金融和財政政策有效。日本2013∼2019年的實際經濟增長率只有0.9%,而G7平均增長率為1.6%,日本經濟仍未實現持續增長。
安倍還採取措施讓日本經濟應對全球化。他參加了TPP談判,在美國退出後,使協議在其他國家生效。通過放寬簽證等措施,增加了訪日外國遊客的數量,從2012年的836萬人增加到2019年的3188萬。
![]() |
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和安倍晉三(2018年4月) |
對於日本政界避之不及的上調消費稅,安倍晉三進行了2次上調。上調消費稅本身是由日本民主黨、自民黨、公明黨在2012年的社會保障和稅收綜合改革中決定的。首先,在2014年4月把利率從5%提高到8%,然後在2019年10月提高到10%。
安倍晉三強調,為了應對老齡化社會有必要上調消費稅,還把部分增稅的資金用於幼兒教育和保育的無償化。安倍打造了日本社會保障資金的基礎。在2012財年,日本的消費稅收入為10.4萬億日元,到2021財年增至21.9萬億日元,達到原來的2倍多。消費稅已經超過法人稅和所得稅,成為日本政府最大的稅收來源。
然而,儘管2次增稅,日本的財政距離實現健全化依舊很遠。老齡化加速導致與社會保障相關的支出創出新高,新冠疫情對策導致政府負債增加,日本的財政狀況在已開發國家中最差。日本政府多次推遲國家和地方實現基礎財政收支盈餘的目標時間,2025財年的實現盈餘的目標也很難實現。
安倍經濟學已經形成了這樣的結構:日本政府擴大公共財政,央行為了維持利率,購買不斷增加發行的國債。越來越多觀點擔心,隨著各國央行紛紛加息,日元的貶值可能會加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