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正走出悲觀情緒

2023/02/01


      全球經濟的悲觀論調正在減弱。北京時間1月3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2023年經濟增長率預期上調至2.9%,比3個月前提高了0.2個百分點。對物價走高放緩和中國經濟正常化充滿期待。由於戰爭激化和中國的需求復甦,通貨膨脹壓力重燃的風險依然存在。

 

      IMF認為,此次《世界經濟展望》的下行風險很高。例如「戰爭激化」是風險因素之一。關於中國,「大城市圈以外(新冠病毒)免疫水準較低,醫院的接診能力不足」。

   

   

      在列舉這些隱憂的同時,《展望》表示增長率預期「已觸底」。2022年1月做出的2023年預期為3.8%。在隨後一個月的俄烏衝突後連續3次下調,到2022年10月調至2.7%。此次在烏克蘭危機下首次上調。

 

      美國為1.4%,上調0.4個百分點。歐元區和日本上調0.2個百分點,分別調至0.7%和1.8%。轉變防疫政策的中國被上調0.8個百分點,有望達到5.2%。

 

      IMF首席經濟學家皮埃爾-奧利維爾·古林查斯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如果中國經濟增長率提高1個百分點,對其他地區具有0.3個百分點的拉動效應,強調「這非常巨大」。對於世界經濟,他表示「有可能成為通貨膨脹率下降的轉捩點」。

 

      民間預測也很樂觀。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詢問了5名經濟學家,預測的2023年世界經濟增長率平均為2.3%。

 

      企業的景氣度正在變化。1月31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1月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達到50.1,時隔3個月高於50的榮枯線。

 

      中國順利復甦之際也有其他隱憂。那就是再次加劇全球通貨膨脹壓力的可能性。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3個月的銅期貨目前比2022年底上漲10%。有觀點認為作為銅的最大消費地的中國需求將增加。國際能源署(IEA)預測稱,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將創出歷史新高。由於圍繞尖端半導體的中美對立等,存在供應鏈再次陷入混亂的風險。

 

食品正在快速漲價(2022年,倫敦的一家大型超市,Reuters)

  

      由於勞動力供不應求等原因,美歐還存在物價高居不下的隱憂。如果貨幣緊縮長期持續,將成為經濟的沉重負擔。1月31日發佈的歐元區10~12月經濟增長率降至0%左右。此外,經濟基礎脆弱的新興市場國家的過度負債問題也仍未解決。

 

      主要國家和地區一起陷入嚴重經濟衰退的最差前景目前正在遠去。但是,全球經濟依然面臨脫鉤的火種,持續險象環生的局面並未改變。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松尾洋平、高見浩輔 華盛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