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資金量出現歷史性減少

2023/02/17


       全球資金正在轉向歷史性減少。美國的資金同比減少,而在歐洲,單月的減少幅度創出採用歐元後的最高。這體現出,全球央行為抑制通膨而推進貨幣緊縮的效果已開始全面顯現。過剩流動性推高價格的金融市場等面臨的逆風或將加強。

 

       最能體現為對抗通膨而推進的快速加息效果的是美國的資金量。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的數據顯示,顯示資金量的貨幣供應量(M2,包括現金存款和少量定期存款、個人貨幣市場基金等)202212月同比減少1.4%。按單月計算,自有可比數據的1960年以後首次出現同比減少。

 

美聯儲總部(REUTERS)

  

       雖然與現今的統計缺乏連續性,但美國此前僅限於1930年代大蕭條等極為罕見的情況下才出現M2比上年減少。因目前資金正在減少而發生的衝擊有可能造成前所未有的影響。

        

       在歐洲,M2(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環比減少0.4%,創出歐元開始流通的2002年以來的最大降幅。歐洲中央銀行(ECB)推進積極加息,正在産生影響。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成員國統計顯示,在最近的202211月,更為狹義的資金——M1(現金存款等)自1981年以來首次同比減少。而環比此前已經轉為減少。

 

       美國費城邦儲備銀行行長哈克(Patrick Harker)在214日的演講中表示,「在各種商品領域,已開始出現通膨率下降的可靠進展」,提出看法稱貨幣緊縮的效果開始顯現。

 

       全球持續的通膨率上漲存在受資金膨脹推動的一面。美國等國家為了支撐因新冠疫情而停止的經濟活動,除了量化貨幣寬鬆之外,還罕見地發放現金,流通的資金急劇膨脹。結果導致了資金的價值下降、商品和服務價格提高的通膨。

 


       資金萎縮具有抑制通膨的效果。英國牛津經濟研究院指出,在世界資金增加的約6個季度後出現物價上漲,在此基礎上分析稱「如果資金和通膨率的相關性得以保持,到2024年初,通膨率有可能迅速下降」。

 

       資金減少有可能成為市場的逆風。在美國普信集團(T.Rowe Price)擔任全球多元資産部門首席投資官(CIO)塞巴斯蒂安·佩奇(Sebastien Page)指出,「被動投資熱潮和過剩流動性有可能正在推高股價指數的PER(市盈率)」。

 

       QUICK FactSet的數據顯示,標普500指數的PER目前徘徊在18倍左右。比2020年創出的高點(約24倍)有所下降,但與過去20年的平均(15倍左右)相比仍居高不下。如果疊加資金減少這一沉重負擔,通過PER的下降,股價的調整趨勢或將加強。

 

       不僅是股票市場,債券、虛擬貨幣和房地産等廣泛投資資産此前一直受益於充裕的資金流入。如今資金萎縮的影響已開始在局部出現,比如在疫情下上漲的高檔手錶的二手價格轉為下降,運營世界最大高檔手錶電商平臺的德國Chrono24被迫裁員。

 

       美國勞工部214日發佈的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同比上漲6.4%,依然顯著高於美聯儲定為目標的2%。隨著全球央行的貨幣緊縮的效果顯現,當前正進入在遏制過熱的金融市場的同時、一邊避免今後經濟過度冷卻的「過度殺傷(overkill)」一邊觀察物價抑制效果的時期。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佐伯遼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