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經濟學」帶給日本貿易逆差
2013/05/23
日本4月進口額為6.6573萬億日元,比去年同月增長9.4%。按産品類別觀察對增長率的「貢獻度」可以發現,排在第1位的是在東日本大地震後保持一定位置的液化天然氣(LNG),貢獻1.4個百分點。而排在第2位、貢獻0.9個百分點的是比去年同月增長25.6%的「服裝及附屬品」。
關於「服裝及附屬品」,22日發佈的數值為進出口的金額,因此不清楚數量增長情況。與去年4月相比,日元對美元匯率貶值16.6%,這也推高了進口價格,但25.6%的增速或許可以視為服裝進口本身表現強勁。也就是説,進口數量出現增長,或者是進口産品單價出現上漲。
安倍政府上台帶來的日元貶值以及股價走高改善了消費者心理,2013年1~3月實際國內生産總值為環比增長3.5%的較高水準。如果個人消費保持增長,企業將擴大生産,並將進口原材料。而企業已將生産基地轉移到海外的服裝和家電産品等最終産品的進口也將隨之增加。
去年底以來的日元貶值推動了日本出口。而如果出口增加,貿易收支本應該得到改善,但實際上卻是持續出現鉅額貿易逆差。其原因在於與進出口相比,進口多為以美元計價的貿易,一旦日元貶值,短期進口額很容易膨脹。
可能很快就可以看到出口增長壓低貿易逆差的情況。但以「安倍經濟學」為起點的經濟復甦將推動企業生産走向活躍,為增加出口,就要進口原材料,消耗能源。再加上最終産品需求增長,貿易逆差很容易膨脹。日本的日生基礎研究所經濟調查室室長齋藤太郎認為,「今後出口增長將抑制外需對GDP的貢獻」。
日本經濟財政與再生相甘利明在22日上午與企業經營者和專家進行懇談時強調稱,作為繼貨幣寬鬆、財政支出和增長戰略之後的「第四支箭」,有必要推進財政重建。日本目前的經濟復甦正在為明年4月的消費稅增稅掃平道路。與消費稅增稅相關聯的是增稅前夕的緊急搶購。這也是進口增加的主要原因。
「安倍經濟學」帶來了「貿易逆差」,2013年度可能很難實現貿易順差。
(加藤修平)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