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物價上漲放緩
2013/05/28
![]() |
此外,銅和鐵礦石等礦物資源價格也在走低,銅價格比去年高點下降近2成。日本石油天然氣金屬礦産資源機構表示,多數能源和礦物資源「均未如願迎來需求增長」。
由於商品價格下跌等原因,美國4月CPI環比下降0.4%,創2008年12月以來最大降幅。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將尋求退出量化貨幣寬鬆,但作為目標的個人消費支出(PCE)平減指數能否持續下降仍是焦點。
歐元區4月CPI比去年同月上漲1.2%。在1月之前曾達到2%以上,但目前已經下滑至2010年2月以來的最低水準。在這樣的背景下,歐洲中央銀行(ECB)於本月2日將基準利率下調至歷史最低點。
![]() |
新興經濟體的CPI上漲率也在放緩。包括新興經濟體在內的30個主要國家1~3月CPI比上年同期上漲2.4%,創2年半以來最低增速。美國摩根大通銀行預測稱,10~12月將下降至1.9%。
由於國際分工體系的建立,汽車和家電等均在工資水準低的發展中國家生産。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永浜利廣表示,「工業産品易於承受物價下降壓力」。
源於日美歐的貨幣寬鬆已經席捲新興經濟體,5月印度和南韓等相繼進行了降息。通過全球美元流通量衡量過剩流動性的「全球美元」截至5月已經達到6萬億美元,為雷曼危機前的3倍,這正在促使資金積極流向股票市場等。
菲律賓股價於5月創出歷史新高,而泰國股價則比上年同期上漲4成,一部分新興經濟體的股價正在迅速上漲,日本野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木下智夫稱「泡沫值得擔憂」。
各國正在實施貨幣寬鬆,而商品價格則持續下降。主要由供求關係驅動的商品市場有可能更準確地反映了世界經濟正在放緩的實際情況。日本瑞穗實業銀行市場經濟學家唐鐮大輔指出,「商品價格下滑和股價上升存在矛盾」。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