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善用美國「最大債主」身份

2017/08/17


  截至6月底,中國時隔9個月再次超過日本成為美國的最大債權國。此前持續降低的人民幣匯率趨於穩定,減少了利用外匯儲備的美元買入人民幣的市場干預。中美關係因朝鮮和貿易失衡問題一直矛盾重重,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可能會將其作為牽制美國的手段。

 

中國在人民幣匯率趨於穩定後減少了匯率干預(Kyodo)

 

  美國財政部8月15日發佈的各國截至6月底持有的美國國債金額顯示,中國的持有額比上月底增加443億美元,達到1.1465萬億美元。而日本比上月底減少205億美元,僅為1.0908萬億美元,從2016年10月開始維持的首位寶座讓給了中國。

 

  中國開始快速增持美國國債是在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WTO)之後。中國將擴大出口流入國內的鉅額美元作為外匯儲備儲存起來,用於投資購買屬於安全資産的美國國債。2008年9月,中國首次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美國國債持有國。

 

  但是,隨著中國人民銀行(央行)2015年8月使交易中間價貶值2%,人民幣匯率開始持續下跌。再加上市場對中國經濟的擔憂,2016年1年的跌幅達到了7%。央行不得不動用外匯儲備實施了大規模的拋售美元、買入人民幣的市場干預。外匯儲備自峰值的2014年6月開始,僅2年半時間就減少了1萬億美元,到2017年1月跌破了3萬億美元。

 

 

  央行的貨幣保衛措施發揮了效果,人民幣匯率進入2017年後加強了漲勢。拋售美元、買入人民幣的市場干預好像正在大幅減少。截至7月底,中國的外匯儲備連續6個月增加,增加的部分被認為用來擴大了美國國債的投資。

 

  「中美之間已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希望雙方共同努力維護好中美經貿關係互利共贏的局面」,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華春瑩在8月16日的記者會上就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國債持有國這樣表示。

 

  8月14日,美國總統川普以中國侵害了美國企業的智慧財産權為由,包括採取制裁措施在內,指示相關部門啟動對華貿易調查。背後的原因是對中國的不滿,針對核導技術不斷升級的朝鮮,中國沒有採取石油禁運等強力制裁措施。


 

  中國始終要求美國將朝鮮問題與經濟區分對待。然而,在美國針對貿易問題下手的時機再次成為了美國最大的債權國,可以認為中國已準備好在發生意外情況時牽制美國的手段。

 

  在與美國的博弈中,中國以前也有過利用最大「債權國」身份的情況。

 

  美國為應對2008年秋季的雷曼危機而增發大量國債時,中國接手了其中很大一部分。2011年8月,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調降美國主權信用評等之後,新華社評論稱,作為最大債權國,中國完全有權利要求美國正視債務問題並保障中國的美元資産安全,對美國削減軍費進行了敦促。

 

  但是,在美國新一輪加息預期升溫的情況下,人民幣的下跌壓力依然很強。央行依然有可能再次進行大規模干預,外匯儲備將不可避免地再次減少。中國的最大美國債權國地位能保持到何時,存在微妙的因素。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北京 高橋哲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