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進入看不到盡頭的消耗戰
2018/09/25
9月24日,美國對中國發動了第3輪制裁關稅,中國也即刻啟動報復措施。川普總統曾表示,「如果中國採取報復措施,將對其餘全部中國輸美産品加徵關稅」,中美貿易戰愈發看不到出口。雖然中美雙方摸索在11月召開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上舉行首腦會談,不過仍可能出現悲觀的結果。
川普在9月17日的聲明中表示,「期待最終由我與習近平主席來解決(貿易摩擦)」。中國的報復性關稅對共和黨的票倉、中西部的農畜業從業者構成直接打擊。如果事態走向長期化,川普的支持率可能下滑。
![]() |
美國財政部官員透露,在採取對華強硬路線的川普政權內部,「財長姆努欽和商務部長羅斯反覆呼籲要打破僵局」。對於美國財政部來説,中國是美國國債的最大海外持有者,而從商務部看來,中國市場又是美國企業的有力投資對象。
中國政府也不希望對出口企業構成打擊的貿易戰走向長期化。中國國務院9月24日發佈的《關於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白皮書也指出,「中國談判的大門一直敞開」。
不過,在中國不少聲音認為「即使部長級官員之間達成共識,也可能被川普再次推翻」,對川普充滿不信任感。5月,中國副總理劉鶴與姆努欽就「擱置」加徵關稅達成共識,不過川普隨後馬上推翻這一共識。參與談判的相關人士認為,「只能通過中美最高領導人的首腦會談來解決問題」。
可能推遲至明年
在川普政權內部,還存在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代表萊特希澤等反對輕易與中國達成妥協的勢力。萊特希澤將中國當局提供補貼培育國內製造業的産業振興政策「中國製造2025」視為問題。美國産業界也警惕中國使用官方資金補貼出口企業,收購美國高科技産業。
在中國看來,「中國製造2025」對於推進核心産業轉型升級、實現「強國」不可或缺。24日的白皮書也指出「談判必須以相互尊重、相互平等和言而有信、言行一致為前提,不能在關稅大棒的威脅下進行,不能以犧牲中國發展權為代價」,拒絕撤回該政策。
萊特希澤曾在今年5月表示「(問題的)解決需要1年時間」,做好了與中國打持久戰的準備。
貿易戰衝擊世界經濟
最糟糕的情況是世界經濟將大幅減速。如果中美貿易戰進一步加劇,預計中美雙方經濟均減速1%。因搶搭末班車而表現堅挺的中國出口也很可能在冬季之後大幅下滑。
如果中國的經濟增長率下滑至5%左右,倒閉企業將增加,人民幣等金融市場也可能陷入動盪。不少觀點認為,美國經濟也將從減稅效果減弱的2019年下半年開始減速,貿易戰存在加快經濟惡化速度的風險。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華盛頓 河浪武史、北京 原田逸策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