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業逐漸「親華遠韓」

2019/01/09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就2019年的中日韓關係採訪了各國的企業經營者,發現日本企業「親華遠韓」的姿態今後將愈發鮮明。南韓法院相繼判決日本企業賠償南韓前勞工,日韓兩國超過5成企業家預計雙邊關係將進一步惡化。另一方面,2018年中日首腦舉行會談,中日關係受此帶動出現改善,期待商務交流擴大的聲音增加。

   

  「判決違反了《日韓請求權協定》和日本政府的見解」,2018年11月,新日鐵住金的副社長宮本勝弘就南韓大法院(最高法院)要求該公司賠償南韓前勞工表示遺憾。原告方向南韓法院申請扣押新日鐵住金的資産。南韓的法院還對三菱重工業作出了同樣的判決。

         

    

  在日本和南韓,分別有53%和54%的企業家回答今後日韓關係將惡化。圍繞主要原因,69%的日本企業家和45%的南韓企業家列舉了強徵勞工問題。還有28%南韓企業家回答慰安婦問題。2018年12月發生了日本海上自衛隊巡邏機被南韓海軍軍艦用雷達照射問題,這成為日韓關係的新火種。

  

  關於2019年應該在哪國增加設備投資的問題,回答「南韓」的日本企業為零。日本企業對於向南韓投資的謹慎姿態越來越鮮明。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的理事長石毛博行就強徵勞工案的判決指出,「這將成為日本企業在南韓開展業務時在法律層面的擔憂因素」。對比之下,預計中日關係將出現改善的聲音很多。45%的日本企業家、77%的中國企業家預計今後兩國關係將改善。關於原因,超過6成的中日企業家列舉了中日首腦會談的實現。

  

  「中日將在第三方市場打造雙贏的項目」,日立製作所會長中西宏明2018年10月在北京舉行的活動上如此強調。當時結合中日首腦會談,500名日本商界領袖訪華,商討中日攜手在第三國開展基礎設施投資等項目。雙方在開拓第三方市場方面達成52項合作協議,金額達到200億美元。

    

  50%的中國企業認為「旅遊·民間交流擴大」是中日關係改善的重要原因。阿里巴巴集團日本法人的社長香山誠指出,「如果能在日本完善無現金結算的基礎設施,訪日中國人的消費將增加至5萬~10萬億日元」,對中日之間的商務合作抱有很高的期待。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村松洋兵、世瀨週一郎、大平祐嗣  東京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