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墨西哥加徵關稅背後的日企尷尬

2019/06/03


      美國總統川普針對墨西哥宣佈了對該國輸美的全部産品徵收5%的追加關稅的方針。日本企業一直利用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框架,將墨西哥作為對美國産品供給基地,進行集中投資。日本對墨西哥的投資餘額在過去10年裏增至7倍,進駐企業數也增至3倍。包括汽車、零部件、原材料和電子等行業,範圍廣泛,各公司有可能被迫調整戰略。

            

馬自達作為對北美出口基地設置了墨西哥工廠(2011年的開工儀式)

   

    日資汽車廠商進入2010年代之後,相繼在墨西哥推進投資。高速公路和鐵路與美國連接,運輸的便利性也很高。與美國相比,墨西哥的人工費僅為6分之1、低廉且豐富的勞動力也成為優點。

 

    在汽車企業的拉動下,日本對墨西哥的直接投資餘額出現激增。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統計,截至2017年底達到104億美元。增至2007年底的7倍。日本外務省的統計也顯示,2017年的進駐企業(基地)數達到1182家,相比2007年的384家出現大幅增加,按國家和地區來看超過台灣(1179家)。

 

    象徵性案例是2014年工廠投入運作的馬自達。是美洲唯一的生産基地,總投資額約為7億美元。2018年度美國銷量為28萬7千輛,其中墨西哥生産佔約2成。

    

    1960年代進駐的日産汽車也在2010年代積極推進投資。2013年在當地建立第3家工廠。2018年度生産約76萬輛,一半左右出口美國。本田也在2014年建立了第2處工廠。

 

    觀察各公司從墨西哥向美國出口的車型,本田「飛度」、馬自達「馬自達3」和日産「SENTRA」等普及車型眾多,即使是5%左右的成本增加,負擔也可能加重。

 


    現在生産皮卡「TACOMA」的豐田計劃2019年在瓜納華托州(Guanajuato)起用第2處工廠,生産TACOMA。豐田表示,定在2019年內的運作開始時間等「現階段沒有變化」。

 

    川普還暗示將關稅率提高至25%的可能性。德勤諮詢公司(Deloitte Tohmatsu Consulting)的執行董事羽生田慶介表示「汽車的成本率平均為80%。如果關稅超過20%,意味著利潤全部泡湯」。

 

    由於業績惡化等因素令人擔憂,在5月31日的東京股票市場,汽車股遭到拋售。馬自達股價一度較前一日下跌9%,跌至1044日元,創出2013年1月以來、時隔6年零4個月的新低,日産和本田收盤也下跌4~5%。

 

    此外,原材料和零部件受到的影響也令人擔心。日本製鐵2013年與阿根廷鋼鐵廠商特爾尼翁鋼鐵集團公司(Ternium S.A)合資起用了車用鋼板工廠。向當地的日資汽車廠商供貨。

 

    另一方面,在墨西哥生産用於車用保險桿等的合成樹脂的三井化學社長淡輪敏5月31日指出,汽車生産有可能轉移至美國。表示由於在墨西哥和美國都擁有基地「形成了能夠靈活轉移生産的體制」。

 

    日本的家電行業在傳統上也一直將墨西哥定位為對美國生産基地。在墨西哥代工面向美國液晶電視的索尼的公關負責人針對額外關稅的影響表示「無法作出置評」。

  

    對日本企業來説,事情複雜的是,在美國對中國産品徵收額外關稅的背景下,作為避免成本增加的生産地,目前正在尋求積極利用墨西哥。夏普計劃將面向美國的大型顯示器的生産從母公司的鴻海精密工業旗下中國大陸工廠在6月以後轉移至該公司的墨西哥工廠等。夏普表示「根據情況,或需要重新商討(計劃)」。

  

    在對墨西哥額外關稅的影響無法全面解讀的背景下,進駐企業正面臨艱難的判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