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休戰」,中國開始掌握節奏

2019/06/30


     中美兩國首腦在6月29日的會談中決定重啟貿易磋商。美國總統川普擱置關稅第4輪的啟動,還提及解除對中國最大通信設備企業華為技術的制裁。今後磋商的期限似乎也沒有具體設定,情況正在轉向中國掌握節奏的局面。暫時休戰的貿易戰仍看不到走向終結的道路。

  

     「至少目前不加徵新的關稅」,「今後也希望承認繼續(向華為)銷售美國産品」,川普在29日的記者會長達1個多小時,但針對與中國磋商的內容,説明顯得有些模糊不清。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川普6月29日在日本大阪舉行會談(REUTERS)

 

      自2018年12月以來,時隔7個月舉行的中美首腦會談僅持續1個多小時。與達到2個半小時的上次相比大幅縮短。決定重啟5月10日陷入決裂的部長級磋商,但並未像上次會談一樣,提出確定90天期限,在技術轉讓和智慧財産權保護等5個領域展開集中磋商等具體目標。

 

  保持沉默的中國

 

      實際上,中美磋商自陷入決裂以來,雙方在私底下幾乎沒有取得進展。川普再三表示中國希望做交易,提出如果沒有談不攏,將進一步對價值3000億美元的中國産品徵收懲罰性關稅。儘管如此,中國方面直到最後都保持沉默,一度令人擔憂首腦會談的舉行。

  

      因此,談判已被採取「邊緣戰略」的中國掌握了節奏。為儘早取得成果而發動短期決戰的川普作出讓步,表示「並不著急。只是希望做正確的交易」。上次在12月宣佈3月將2000億美元中國産品的關稅從10%提高至25%,但此次推遲了關稅提高,同時期限也模糊不清。

  

 

     關於處於新一代通信標準「5G」主導權之爭漩渦中的華為問題,川普也表示,「華為的各種産品中大量使用著美國的産品,我認為繼續交易也沒有問題」,美國方面的強硬姿態有所緩和。

  


   

      作為中國高科技産業的核心,華為由於受到美國的禁運措施影響,銷售額在2019年和2020年的2年裏預計減少300億美元。有分析認為,中美將為解除對該公司的制裁,展開條件方面的爭奪,但在首腦會談中取得成果的是中國方面。

 

      中美貿易磋商沒有取得進展是因為中美對立正在從貿易問題演變為圍繞國家主權的爭奪。中國投入鉅額補貼的高科技企業培育政策「中國製造2025」是通過中央集權發展經濟的根基。美國表示,「與通過補貼發動出口攻勢的中國企業相比,美國企業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要求中國取消補貼,但中國並不同意。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川普6月29日在日本大阪舉行會談(REUTERS)

 

     已做好「持久戰」準備的中國,對於川普指望成為政績的農産品進口擴大也開始不願作出妥協。包括液化天然氣(LNG)等在內,當初同意採購1.2萬億美元美國産品,但據稱目前中國提出符合需求的靈活數值目標。

 

  著眼於美國總統選舉

 

      中國著眼的是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在民主黨候選人提名爭奪戰中領先的前副總統拜登5月上旬表示,「中國人並不是壞人,也並非競爭對手」。在那之後,中國開始拒絕向川普政權妥協。中國在關注川普連任可能性的同時採取行動。

  

     看不到結束跡象的關稅大戰正在打擊兩國經濟。中國5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下滑至雷曼危機之後的2009年以來新低,製造業的投資增速也降至歷史最低水準。與此同時,維持長達10年的長期經濟擴張的美國經濟也由於貿易戰的影響,製造業的景氣度指數降至2年零7個月以來最低水準,屬於川普政權上台後最低。

  

     美國對中國産品加徵第1輪懲罰性關稅是在2018年7月。如果輕視市場規則的中國的結構改革也半途而廢,中美貿易戰將只會給世界經濟留下深深的傷痕。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