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企業警惕出口管制進一步擴大

2019/07/05


  7月4日,日本政府正式啟動了針對南韓的半導體材料出口管制。8月底以後將取消南韓的安全保障友好國家認定,在經濟産業省指定的部分品種當中,南韓有可能需要重新取得許可。南韓方面警惕影響進一步擴大到半導體以外的産業,顯示出不惜採取對抗措施的姿態。

 

  

  從7月4日起開始受到管制的是作為半導體和螢幕製造材料的光刻膠(Resist)、蝕刻氣體(氟化氫)、氟化聚酰亞胺三個品種。今後需要每項合同分別取得日本政府的許可,預計需要花費90天左右的時間。

 

  日本財務省向全國的海關發出通知,要求海關檢查本次3種對象産品是否取得經産省的出口許可。從事蝕刻氣體業務的大阪市森田化學工業表示,「手續似乎變得更加嚴格,希望事態儘早平息」。

 

  南韓方面提出了強烈抗議。7月4日,南韓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洪楠基在廣播節目上表示,日本的管制措施「如果不取消,南韓政府將考慮採取各種措施」。包括上訴到世界貿易組織(WTO)等,不惜採取一切對抗措施。另一方面,日本副官房長官西村康稔在記者會上強調,「為了確保國家安全,(這是)對出口管理制度的合理運用進行的必要調整」。

 

  除了列出7月4日啟動管制的品種,對需要審查許可的「管制名單」進行嚴格執行外,日本也開始考慮第二輪的限制措施。那就是「總體管制(Catch-all controls)」,指的是名單中沒有的品種也可根據經産省的判斷要求接受審查。

 

  日本政府將安全保障上值得信賴的國家認定為「白名單」國家。目前的白名單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南韓等27個國家。只要不是管制名單上的品種,無需審查許可就可以出口到白名單國家。

 

  日本將通過政令修訂,在8月底將南韓從白名單中刪除。南韓於2004年得到認定,如今即將成為首個被刪除的國家。


 

  南韓如果被刪除,從制度上講,包括化學藥品、電子零部件、工具機在內的眾多日本出口産品當中,一部分就有可能成為審查對象。當日本經産省判斷存在國家安全上的問題時,會要求企業接受審查,獲得許可估計需要90天左右。

 

  

  南韓早就警惕日本會將出口管制對象進一步擴大。7月4日的南韓《每日經濟新聞》在頭版中指出,汽車是僅次於半導體的南韓骨幹産業,也有可能成為加強管制的對象。

 

  日本企業在環保車所必需的車載電池材料方面佔有優勢。旭化成在絕緣膜(Separator)領域位,三菱化學則在電解質領域全球領先。南韓《每日經濟新聞》報導稱,如果這些材料的採購受阻,南韓現代汽車的環保車戰略、經營車載電池的LG化學和三星SDI的業績都將受到嚴重影響。

 

  「今後也有可能成為管制對象吧」,某工具機企業高管表示。在半導體之外的其他行業對前景的不安也在逐漸擴大。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