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推動100個品類「擺脫對日依賴」
2019/08/06
南韓政府8月5日發佈消息稱,為了實現主要零部件和原材料的國産化,將在7年裏投入7.8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450億元)用作研發資金。這是為應對日本政府把南韓剔除出享有簡化出口手續優惠待遇的「白名單國家」,韓方把100個品類指定為戰略品類。包括日本加強出口管制的3種半導體材料在內的20個品類將在1年以內「擺脫對日本依賴」。不過,開發零部件和原材料需要漫長的研究,南韓能否實現目標仍是未知數。
南韓産業通商資源部同一天發佈的「材料、零部件和裝備競爭力強化對策」顯示,將從半導體、顯示器、汽車、電機與電子、機械與金屬、基礎化學等6大領域中選擇100個品類指定為戰略品類。
![]() |
其中,針對日本企業掌握7~9成市佔率的氟化氫、高純度氟化氫、光刻膠(感光材料)、氟化聚酰亞胺等20個品類,力爭1年以內實現「供給穩定化」。針對其餘80個品類,將在5年以內達成目標。不過,具體的品類名稱並未透露,南韓産業通商資源部表示「公開沒有好處」。
「供給穩定化」意味著從日本以外採購,南韓將擴大來自其他國家的進口,同時推進國産化。南韓政府將在7年裏投入7.8萬億韓元支援企業研發。推動三星電子等大型需求企業和南韓國內零部件廠商的共同開發,以提高國産化率。通過24小時辦理通關、下調稅率等舉措,加速相關手續,推動企業展開行動。
![]() |
三星電子的半導體工廠 |
一方面,産業界有觀點對南韓政府的對策表示懷疑。電子機械行業的相關人士透露,「理解這是政府的目標。但不知道是能否實現」。
日韓兩國形成了日本向南韓供應零部件和原材料、韓國製成完成品後向全球銷售的分工體制。南韓的對日貿易逆差2018年達到240億美元,按國別來説最大,就是因為這種産業結構。2019年1~6月,南韓對日本逆差在電子零部件領域超過20億美元。
要改變上述結構,需要成本和時間,企業的真心話是不希望主動改變。但上述相關人士表示,「採購的不確定性提高也是實情,不得不討論代替方案也是事實」。
熟悉南韓經濟的日本總研高級主任研究員向山英彥指出,「南韓把原材料和零部件供應依賴日本視為課題,自2000年代起一直推進國産化」。此次,南韓政府明確了加快擺脫對日依賴的方針。其提出看法稱,「據稱已經通用化的産品有望在1~2年以內實現南韓國産化,但需要先進技術的核心原材料和零部件則難以代替」。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鈴木壯太郎 首爾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