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報告:全球海外直接投資的4成進入避稅地

2019/09/10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發佈的報告顯示,跨國企業等以避稅為目的轉移到「避稅天堂」的資金達到世界海外直接投資(FDI)的近4成。這種「虛有其表」的海外直接投資2017年達到約15萬億美元的規模,IMF認為有必要為徵稅而推進國際合作。

  

     IMF與丹麥的哥本哈根大學進行了聯合調查。跨國企業建立沒有實際業務的「特殊目的實體(SPV)」的「箱子」,將收入和資産轉移至「避稅天堂」,借此減少法人稅支付額等。很多操作合法,在形式上包含在海外直接投資中,但IMF認為這是與實業投資不同的「表面投資」。

 

     這種流向「避稅天堂」的資金2017年達到15萬億美元,在5年裏增加約5成。佔FDI整體的比率2017年為38%,與2010年的約31%相比上升。

 

    從資金移動的目的地來看,盧森堡和荷蘭佔整體的約一半。包括香港、愛爾蘭和英屬開曼群島等在內的10個國家和地區佔整體的85%。例如在人口約為60萬人的盧森堡,有匹敵對美國海外直接投資的約4萬億美元資金流入。

 

     這些國家極端降低法人稅率,吸引特殊目的實體等。雖然稅收等財政方面的貢獻有限,但有望獲得登記費用和會計處理等金融服務的需求。

  

       對全球企業避稅的批評正在高漲。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等為防止跨國企業的避稅,將推進國際徵稅的規則制定。其中一個例子是關於全球IT(資訊化技術)企業,對於幾乎沒有海外基地的GAFA(谷歌、蘋果、Facebook、亞馬遜)等的徵稅也成為巨大課題。英國決定自2020年起引進針對這些企業的數位稅。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