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排除印度的可能性大增

2020/08/28


      亞洲的巨型自由貿易區以「排除印度」的方式成立的可能性越來越大。8月27日,擔心對華貿易赤字擴大的印度缺席了線上舉行的部長級會議。參與談判的國家都計劃11月簽訂協議,一直重視印度參加的日本也被迫做出更現實的判斷。

  

日本産經相梶山弘志(右)在參加RCEP線上部長級會議(8月27日,日本經濟産業省)

  

      主席國越南和日本等15個國家於8月27日線上舉行了東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談判的部長級會議。印度自2019年11月在曼谷舉行的首腦會議上暗示退出談判以來,已連續缺席正式會議。

 

      現在參與談判的國家除了越南等東盟(ASEAN)十個成員國外,還有中日韓及澳大利亞、紐西蘭。通用貿易規則的談判已基本結束,此次會議的定位是11月簽約前的最後一次部長級會議。成員國之間普遍認為印度不會回到談判桌。

 

      儘管印度今後仍有「突然回歸」的可能,不過與其他15個國家進行雙邊談判很可能已經來不及,這種情況不大現實。談判人士表示,「因為印度沒有參加此次會議,決定具體討論‘排除印度簽約’」。

 

      但是,各國對印度參加的態度各不相同。

 

      東盟十國已明確不管印度是否參加,年內都要達成協定。因為對東盟而言,儘快降低對華關稅有很大好處。中國的貿易統計顯示,1~6月與東盟的貿易額首次在所有國家和地區中排在第一位。

 

      美國在南海問題上正逐步加強對中國的牽制,而東盟大致保持中立姿態。新冠疫情對各國的經濟打擊都很大,雖然擔心中國影響力增大,但貿易方面希望強化對華關係。

 

      中國也從一開始就主張「東盟+中日韓」的框架,對印度參加持消極立場。


 

      中國和印度對簽訂大型自由貿易協定(FTA)態度不積極,而日本主張簽訂包括這兩個國家在內的協定,由此啟動了RCEP談判。

 

      日本經濟産業相梶山弘志關於RCEP表示,「從地緣政治學的角度來看具有很大意義」。日本想以印度為踏板,加強與非洲等的經濟聯繫,如果印度不參加將大受影響。

 

  

      排除印度的RCEP作為市場無疑會損失魅力。包括印度在內,16個國家的人口達到34億人,佔到全球的一半,16國的合計國內生産總值(GDP)達到約20萬億美元,佔到全球的約3成。如果排除印度變成15國的話,人口減少約4成,GDP減少2成。

 

      因此,預計協議文件內將寫入當15國首先簽約的情況下,即使生效後,也歡迎印度參加的表述及體制。

 

      熟悉貿易問題的瑞穗綜合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菅原淳一表示,「應該繼續説服印度參加」。他同時又指出:「15國儘快簽約,讓印度認識到不加入的壞處,以促進其改變方針非常重要」。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學頭貴子、大西智也 河內  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