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出口全停,損失將達到GDP的28%

2022/04/12


      日本經濟新聞社(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和日本經濟研究中心對俄羅斯貿易的制裁效果進行了估算,如果俄羅斯無法出口任何貨物,將損失最多達到相當於名義國內生産總值(GDP)3成的約4600億美元。西方國家要提高制裁的實際效果,能在多大程度上降低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將成為關鍵。

  

   

      從對俄羅斯的制裁來看,美國已禁止進口俄羅斯天然氣等,七國集團(G7)也將分階段取消和禁止進口煤炭。日本也宣佈禁止進口俄羅斯産煤炭。從對俄羅斯出口來看,美國、歐盟和日本等禁止向俄羅斯出口高科技産品。中國並未像歐美一樣實施制裁。

 

      如果利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數據進行估算,假設俄羅斯完全無法向海外出口物品和服務,無法獲取外需將導致約4600億美元的損失,相當於俄羅斯名義GDP的約28%。

 

      在4600億美元中,約一半為原油和天然氣等能源相關的影響,其餘為鋼鐵、貴金屬和木材等。俄羅斯的最大出口對象國是中國,如果剔除並未參加制裁的中國的金額,制裁效果將減弱。但是,損失仍達到約4000億美元,相當於GDP的約24%。

 

      如果日美歐等全面停止對俄羅斯出口,雖然會産生損失,但預計合計為3000億美元,僅為GDP的約0.4%。俄羅斯遭受的打擊更為巨大。

 

      對於俄羅斯來説,不僅是出口,無法進口的制裁也産生明顯影響。這是因為如果無法採購零部件和設備,將對工礦業等主力産業造成影響。


 

      尤其在海外依存度高的高科技領域的影響將擴大。按歐盟委員會公佈的國際投入産出表進行估算,如果日美歐中將電子零部件、半導體和機械等的供應減為一半,俄羅斯産業的國內産值將減少約1100億美元,整體産值將拉低約3%。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所屬的油田(北極圈亞馬爾半島,Reuters)

  

      其影響高於2020年新冠疫情的GDP下滑(名義和實際均為-2%左右)。不過,從高科技零部件的供應來看,中國的存在感突出,如果不含中國,預計俄羅斯的損失將為380億美元,降至約3分之1。如果中國維持對俄羅斯的供應,制裁效果可能有限。

 

      在西方國家中,無法從俄羅斯進口受到巨大影響的是在能源採購方面明顯依賴俄羅斯的歐洲。如果按原油和天然氣等供應減半的情況進行估算,德國的産值將減少約250億美元,義大利和法國分別減少約130億美元。

 

      歐盟現階段並未禁止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和原油。要在抑制對經濟影響的同時提高制裁效果,有必要加快從俄羅斯以外尋找採購替代地和擴大引進可再生能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