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敗事件動搖國際足聯商業模式

2015/05/29


      以國際足球聯合會(簡稱:國際足聯,FIFA)為舞臺發生的腐敗事件有可能對一直在贊助和廣告等資金方面支撐足球世界盃等的贊助企業的動向造成影響。以贊助商為核心的商業模式一直支撐著國際足聯的運營,然而,隨著事態發展,擔心其形象惡化的企業一旦出現撤出等的趨勢的話,這一模式很可能被動搖。    

國際足聯高管遭逮捕的影響出現擴大(27日,瑞士FIFA總部)
  國際足聯將支援全部大賽的夥伴企業劃分為6大領域,分別與1家贊助商簽約。目前,其與信用卡企業美國Visa、德國愛迪達、美國可口可樂、俄羅斯天然氣和南韓現代汽車5家企業簽有合約。在日本企業中,索尼在「數字生活」領域的合約已經到期。有傳言稱南韓三星電子將接替索尼成為新的贊助商。

  相關贊助企業相繼對此次事件表示了擔憂。Visa發出聲明,要求國際足聯加快應對問題,明確表示「已經轉告國際足聯,如無法解決(相關問題)將對贊助合約進行重新考慮」。此外,愛迪達也表示,「要求遵守更高的倫理標準和法律法規」,而可口可樂也發出了表示困惑的聲明。

  而作為世界盃指定贊助商,美國麥當勞和比利時百威英博 (Anheuser-Busch InBev)也表示了擔憂,表示將關注事態發展。

  國際足聯在2011~2014年獲得的贊助收入約為16億美元,佔收入整體的約30%。如果作為重要資金來源的贊助商相繼撤出,有可能動搖其運營。

  實際上,圍繞2022年卡達的世界盃主辦權,收賄受賄嫌疑在2014年秋季已被報道。此後,阿聯酋航空就已經解除了贊助關係。此外,輪胎企業德國大陸集團(Continental AG)等也拒絕了重新簽約。雖然沒有企業將腐敗嫌疑作為理由,但成為國際足聯贊助商的益處正在減少卻是事實。

  同時,此次事態還可能給世界盃舉辦時的電視轉播權費用以及電視臺廣告收入造成負面影響。這是因為如果國際足聯的形象出現惡化,不但在世界盃等主要賽事上的宣傳效果將下降,同時還有可能遭受消費者的指責。

  以日本為例,世界盃的轉播權由日本放送協會(NHK)和民營廣播電臺組成的聯盟聯合購買。2014年巴西世界盃時的轉播權費已比上屆增加了60%,達到400億日元。預計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這一費用將進一步上漲。

  而對於電視臺來説,即使獲得轉播權也很有可能無法吸引到廣告贊助商。廣告時段的銷售一般要到播出日程得以確定的大賽舉行的半年前才能啟動。由於各方不清楚問題是否會拖延至2018年,因此對未來的影響仍充滿不確定性。

  過去曾發生圍繞奧運會的醜聞。關於2002年美國鹽湖城申辦成功的冬季奧運會,在舉辦前的1998年被曝出存在行賄嫌疑。申辦委員會高官涉嫌向國際奧會(IOC)的一部分委員提供了金錢和貴重物品。

  當時,一部分贊助企業拒絕支付贊助金等情況出現擴大。不但國際奧會委員被撤職,而且申辦委員會高官也遭到起訴,但最終收受金錢等問題並未被法院認定。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