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擬向世界遺産委員會説明明治工業革命遺址強徵勞工史

2015/06/23


  圍繞正在推動中的明治時期工業革命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産工作,日本政府計劃在世界遺産委員會會議上説明部分設施曾在日本殖民統治朝鮮半島時期徵用過半島出身的勞工這一歷史事實。南韓以申遺項目曾強徵勞工為由,反對申遺。日本希望以此顧及要求反映歷史事實的南韓的感受。日本政府考慮採用「不可否認當時眾多勞工陷入了不幸的狀況」等此前內閣會議通過的表述。

  日韓兩國在6月21日的外長會談中就日本「明治工業革命遺址」和南韓「百濟歷史遺跡」合作申遺達成一致。這樣一來,預計日本推薦的23處設施將在7月3日起在德國波昂召開的世界遺産委員會會議正式被登記為世界文化遺産,不過日韓兩國並未公佈具體就哪些條件達成了妥協。

  2002年小泉內閣等內閣會議通過的答辯書中,就徵用勞工問題表示「雖説發生在戰爭這一特殊狀況下,不過仍對於給眾多人帶來了難以忍受的苦難和悲傷感到極為遺憾」。計劃斟酌上述內容、敲定措辭,在7月的委員會上提交文書進行説明。

  此外,登載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資料上的説明書中也將加入有關上述歷史的表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諮詢機構要求日本在2017年2月之前「關於資産的整體歷史制定可被理解的計劃」,其中將加入有關強徵勞工的描述。

  不過,南韓非常重視提現徵用的「強制性」,如果不寫明強制徵用,日韓之間的考慮可能一直難以靠攏。此外,南韓要求在7處設施設置展板,寫明此處曾強徵勞工,這也成為今後的考慮課題。日本政府對此持慎重態度,理由是「其中包含還在運轉的工廠,無法獲得民營企業的理解」。日本政府內部有提案建議在自治體等機構出版的小冊子上寫明相關事實。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