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對話將在相互牽制中前行
2015/06/24
![]() |
出席中美經濟與戰略對話的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左)與美國國務卿克里(右)(23日,reuters-kyodo) |
雖然美國將中美關係定位為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不過對於中國在南沙群島推進的填海造地,美國認為此舉將導致「南海局勢不穩定」,一直要求中國立即停止。對此,預計中國方面將主張在南海填海造地屬於中國主權範圍內的事情,敦促美國不要插手此事。
拜登在致辭中表示「我們並不畏懼中國的崛起。但希望以負責任的方式崛起」,敦促中國負起大國責任。克里也在發言中表示「希望就緩和南海和東海的緊張局勢的必要性進行磋商。」
對此,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回應稱中國尊重航行自由,而副總理汪洋也表示「中美不能走新興大國和守成大國對抗衝突的老路,必須走構建新型大國關係這條和平相處的正確道路。」
在中國作為大國越來越自信的背景下,圍繞領土等問題中美之間的摩擦將難以避免。另一方面,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計劃於9月訪美,兩國均打算在容易獲得實際利益的經濟、貿易和金融領域摸索合作之路。
美國財長雅各·盧在講話中稱「支援中國重視發揮市場機制、實現消費主導型經濟的改革」,對中國為實現穩定增長而推進的改革表示出期待。同時指出「(雙方)將就開放貿易與投資、匯率制度改革等坦誠交換意見」,表現出力爭加快推進投資貿易協定談判等的意向。
一方面,中方也將顯示出推進人民幣等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姿態。中國力爭2015年使人民幣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SDR(特別提款權)籃子貨幣。為了使人民幣向「可自由交易貨幣」的目標靠攏,計劃在股票投資等資本交易中放寬對跨境人民幣交易的限制。
不過,圍繞亞洲經濟圈的主導權之爭依然熱度不減。在美國推進的將中國排除在外的跨太平洋經濟合作協定(TPP)進展遲緩的背景下,中國相繼與南韓和澳大利亞等周邊已開發國家正式締結了自由貿易協定(FTA)。在美國曾一手遮天的國際金融領域,中國主導的亞投行(AIIB)的籌建工作也取得了顯著進展。
在利害衝突的領域出現擴大的背景下,中美兩國努力在氣候變化等一部分國際性議題上展現合作氛圍。中美對話成為雙方相互牽制,同時又通過確認分歧來抑制發生摩擦和衝突風險的場合。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華盛頓 大越匡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