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戰爭」陷入混亂

2015/11/16


   11月13日晚間發生的巴黎連環恐怖襲擊再次凸顯一個事實,極端組織的暴力行為是全世界的威脅。由於來自中東和非洲的難民的出現,跨境人員流動日趨增加,在此背景下,要抑制組織化的恐怖分子發展勢頭、防範恐怖襲擊於未然,應採取哪些行動呢?

   被認為隸屬於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lamic State)旗下的恐怖分子佔據巴黎市內東部的巴塔克朗劇院,導致約80人死亡。15日為了進行現場調查,大量警察進進出出,劇場仍包圍在森嚴的氣氛中。

系列恐怖襲擊後的巴黎街頭(reuters-kyodo)
  在巴黎的中樞車站之一Montparnasse火車站,15日上午,3~4人一組、身穿迷彩服的士兵攜帶著自動步槍向可疑人員射出犀利的目光。與往常相比,乘客很少,士兵很多。在連環恐怖事件之後,法國政府為了防範恐怖事件再次發生,動用了3000名士兵等。加上1月巴黎恐怖事件後形成的體制,約有1萬人擔任警戒任務。

   將在一定程度上允許監聽

  除了加強火車站、機場和旅遊勝地的警戒之外,還建立了監視恐怖分子的機制。法國政府制定了在一定程度上允許監聽的法律。此外,歐洲還在討論各國間分享飛機乘客的資訊,反恐措施看起來正在穩步推進。

 「無論是從宗教角度還是人道主義角度,都沒有將恐怖行為正當化的理由」,羅馬教宗弗朗西斯一世14日接受義大利媒體採訪,強烈譴責了巴黎系列恐怖襲擊事件。法國總統歐蘭德聲稱「這是恐怖分子實施的戰爭行為」,同時為表明團結,各國首腦相繼發出聲音。「不僅是巴黎,這是對我們所有人的攻擊」,德國總理梅克爾這種表示,不僅得到西方國家的支援,而且俄羅斯和中國等也表示支援。

 極端組織的恐怖襲擊是對國際社會的威脅。法國作為意願聯盟的一員,在中東參加了對「伊斯蘭國」的空襲,如果此次恐怖襲擊是「伊斯蘭國」所為,那麼可以視為是其對空襲的報復。換句話説,法國和「伊斯蘭國」之間的「戰爭」已在巴黎的街頭擴大至市民的眼前。

  在此次恐怖襲擊發生之後,如果美法兩國政府加強對「伊斯蘭國」的空襲,像軍隊那樣組織起來的「伊斯蘭國」恐怖分子有可能再次襲擊歐洲。有可能陷入報復引發報復的惡性循環。

  法國本應加強了警戒,但仍然未能防止恐怖襲擊。

  「預先發現所有的威脅幾乎是不可能的」,法國警方相關人士如此表示。據法國報紙《世界報》報道,在1月的恐怖襲擊以後,包括未遂襲擊在內,至少發生了6起恐怖襲擊事件。6月法國東南部里昂郊外一家工廠發現了被斬首的遺體,8月,從荷蘭駛往法國的高速列車上發生了槍擊事件。

  此次,星期五的鬧市發生了機槍掃射。有分析認為,「伊斯蘭國」並未指示具體的做法,恐怖襲擊的手法由實施嫌犯負責。

   聯絡或通過遊戲機

   有消息顯示,為防止有關當局捕捉到組織間聯絡,「伊斯蘭國」採用家用遊戲機進行聯絡。此次恐怖襲擊計劃的協商被指使用了遊戲機。恐怖襲擊的地點、手法和實施嫌犯正日趨多樣化。

  實施巴黎系列恐怖襲擊事件的一人被確認是法國人。當局的監視對象不僅限於外國人,已經擴大至本國國民。感覺因屬於移民而在教育和就職上遭受歧視的歐洲市民正不斷前往伊拉克和敘利亞。在接受作為恐怖分子的訓練之後回國,然後開始實施恐怖襲擊。據稱歐洲有恐怖分子預備軍5000人。

  此外,目前的難民危機也在加劇混亂。希臘當局透露,巴黎系列恐怖襲擊事件的嫌疑人之一的護照屬於從希臘離島進入歐洲的敘利亞人。

  主要基於人道主義觀點,歐洲正在接受難民。在從中東和非洲流入的無數難民之中,鎖定恐怖分子非常困難。

  「為防止再次發生恐怖襲擊,將動用一切力量」,法國總統歐蘭德在系列恐怖事件後的演説中如此強調。但是,要防止恐怖襲擊,需要超乎想像的巨大人力和成本。此外,如果過度加強監視,有可能被批評為侵犯人權。

  與此同時,解決成為孕育極端組織的舞臺的敘利亞和伊拉克的混亂,是杜絕恐怖襲擊所不可或缺的。只要中東的混亂仍在持續,極端組織的言論就具有説服力,就會從全世界吸引一定的年輕人。難民的流出就無法停止,這將不斷瓦解周邊各國和歐洲的秩序。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竹內康雄 巴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