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想想「數位身後事」了
2015/12/08
2009年3月,年僅21歲的名古屋大學法學系學生伊藤康祐在家突然倒地死亡。他曾經立志當一名國際律師。
2009年,遭遇喪子之痛的伊藤俊彥及其妻子伊藤順子。夫妻二人整理了兒子留下的部落格,2010年編輯成書出版。 |
網上遺物涉及到多方面內容。網上銀行帳戶、網路雲盤帳戶、每月扣費的付費服務、還有社交網路帳戶。37歲的阿部勇人創立了一家專門從事數據恢復的公司。阿部同時擔任公司的最高技術責任者(CTO),開發出一款名為「LxxE」的數字後事料理軟體。公司將死者生前的電腦或手機的密碼進行破解之後導出照片、通訊錄和歷史郵件等數據。並與遺屬商議之後,將其希望留下的數據進行整理交付。
隨著「數字後事」的需求不斷擴大,企業方面也開始行動起來。Facebook從2015年2月開始增添了「繼承人」功能。註冊用戶死亡後,其「繼承人」可以繼續管理帳號,遺屬可將死者生前在網上發佈的照片和文字內容下載下來。雅虎為遺屬提供名為「Yahoo Ending」的服務,在出示官方證明確認註冊用戶已經死亡後,雅虎會自動向死者生前的朋友發送告別郵件,並自動停收網路服務費。
今後,不僅智慧手機,家電、汽車等各種物品都將聯網,網上的個人資訊也越來越多。「數字後事」正在逐步進入你我的生活之中。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電子編輯部 Senf Mischa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