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伊朗交惡,誰在背後偷著樂?
2016/01/05
![]() |
在德黑蘭的沙特使館前示威的伊朗民眾(2日,REUTERS-KYODO) |
伊朗總統魯哈尼表示襲擊大使館「無法找到正當理由」,對抗議行動走向極端提出了勸告,但伊朗最高領袖何梅尼3日批評沙特稱「將遭到神的報復」。為此,因大使館遭襲而憤怒的沙特也進一步將矛頭指向了伊朗。
沙特和伊朗兩國之間此前圍繞對中東周邊國家的影響力存在對立。隨著沙特宣佈與伊朗斷交,已成為兩國「代理人戰爭」最前線的敘利亞內戰的解決有可能變得更加困難。伊朗支援屬於什葉派的敘利亞阿薩德政權,而沙特則支援希望打倒阿薩德政權、屬於遜尼派的反對派武裝勢力。只要伊朗與沙特不願尋找一定的妥協點,結束敘利亞內戰就面臨困難。
為了解決敘利亞內戰,2015年10月在維也納舉行了多國間外長會議,當時沙特和伊朗首次坐到同一張談判桌前,就解決方案進行了磋商。但從目前看來,已難以期待兩國間開展建設性對話。
![]() |
而在葉門,沙特也在與伊朗上演激烈的鬥爭。沙特2015年3月為了打擊在葉門崛起的什葉派武裝組織「胡賽」,進行了軍事干預。沙特懷疑胡賽武裝的背後有伊朗的支援,與矢口否認的伊朗展開了譴責大戰。聯合國主導的和平磋商已無果而終。最近,IS派武裝勢力同樣在葉門不斷壯大。
對於IS來説,沙特和伊朗斷交可以算是「天賜良機」。由於此次問題,支援沙特的遜尼派國家、以及伊朗具有影響力的伊拉克等什葉派居民眾多的國家保持步調一致的可能性降低。周邊國家在背後希望構建的對IS包圍圈有可能陷入功能紊亂。
作為世界屈指可數的産油國,沙特和伊朗的對立還可能對供給過剩趨勢增強的國際原油市場産生影響。兩國均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成員,因為兩者的交惡,該組織就合作減産達成一致的可能性也在變小。
從伊朗來説,隨著本國核問題的解決,對歐美最早於1月就將解除的經濟制裁抱有期待。伊朗考慮在解除制裁後將原油的出口量增加至每日50萬桶。與之爭奪份額的沙特預計也不會減産。國際原油價格在1月4日出現了回升,但很多觀點認為,從中長期看原油走弱的趨勢仍將持續。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久門武史 杜拜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