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軍艦再次進入南海背後的被動

2016/02/01


       美軍神盾艦1月30日再次駛入南海中國主張擁有領土主權的島嶼12海浬(約22公里)以內航行。一種難以否認的感覺是2月中旬將與東盟(ASEAN)首腦舉行會議的美國總統歐巴馬,是在這一外交日程的影響下做出決斷的。這美國「航行自由」戰略突出顯現出被動姿態。

 
  在2015年10月下旬美國軍艦駛入中國人工島12海浬以內航行之後,美國國防部長卡特明確表示,「今後數周至數個月,行動將繼續展開」。美國國防部高官表示「每個季度展開2次甚至更多行動」,甚至預告了頻度。自那之後3個月裏,美國軍艦並未在中國主張屬於領海的海域內航行。

  叫停這一計劃的是歐巴馬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蘇珊·萊斯(Susan Rice)。行動被叫停的美軍日趨感到不滿。這是因為美軍曾要求在2015年12月之前再次派遣軍艦,但未能獲得批准。此次歐巴馬等人終於允許派遣,但顯示出對中國的顧及。

  這種態度體現在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哈里斯在1月27日的演講中,特意表明擴大軍艦在南海的航行。

 
  哈里斯的發言最初被認為只不過是代言了軍內對歐巴馬的不滿,但實際上是事先透露了行動內容。如果事先透露,那就不再是行動計劃。軍隊部署屬於機密。有分析認為司令本人提及這一點,是體現了擔憂中國反應的歐巴馬的想法。

       2015年10月下旬美國首次向中國人工島12海浬以內派遣軍艦時,其實美國國防部早在5個月之前就提出了派遣建議。並且,這之後緊接著是亞太經合組織(APEC)首腦會議及東亞首腦會議等外交行程。這時的主要議題自然而然就和此次的與東盟首腦會議相同,均為南海問題。歐巴馬等在類似的情況下作出決斷似乎並非偶然。

       即使尋找藉口派遣美國軍艦前往,也很難阻止中國已經切實進入南海的步伐。中國在南海建造的人工島已開始實施民用飛機的起降試飛,軍事基地化只是時間的問題。即便單從南海問題來看,破綻百齣的歐巴馬政權其當務之急也是調整對華政策。

        歐巴馬同時也是美軍的最高司令官,與軍隊的合作不可或缺。在應對尋求南海海洋權益的中國方面,美國最高司令官和軍隊之間出現了隔閡。直接關係到全球安全保障的最高司令官和軍隊關係的改善是歐巴馬剩餘任期內應該著力解決的重要課題。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吉野直也 美國愛荷華州德梅因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