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低迷或成蔡英文執政絆腳石
2016/05/23
![]() |
10多年裏幾乎沒有企業入駐的「宜蘭科學園區」(宜蘭市,井上昭義攝) |
在「四小龍」中墊底
通過引進尖端的IT技術實現高增長——此前被視為「追趕型」增長模式典型的台灣曾與與南韓、新加坡、香港一起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但是,2016年1~3月的實際生産總值(GDP)比上年同期下滑0.84%,連續3個季度陷入負增長。
除了人工費的上漲之外,佔台灣出口近40%的中國大陸的需求放緩也構成逆風。一方面,與技術實力已提高的中國大陸企業的競爭日趨激烈。日本九州産業大學教授朝元照雄表示,「台灣無法克服提升自主技術和産品附加值這一課題」。雖然競爭對手南韓也面臨同樣的課題,但如今台灣已經被南韓遠遠超越,經濟增長放緩至「四小龍」之中最低水準。
![]() |
蔡英文在選舉戰中曾提出「點亮台灣」的口號,這正好利用了台灣民眾的憤怒和危機感,並幫助其在1月的總統選舉中取得大勝。
但是,在蔡英文已就任總統的如今,經濟低迷這一現實將從「東風」轉變為「絆腳石」。
蔡英文在20日的就職演説中用大部分篇幅來闡述經濟問題,呼籲通過加入跨太平洋經濟合作協定(TPP)等措施,「打造台灣經濟發展的新模式」。將生物和物聯網(IoT)等定位為五大領域,顯示出在當局主導下加快開發的方針。
擺脫對大陸依賴前途艱險
不過,新産業的培育需要很長時間。對於被定位為擺脫對大陸依賴的王牌的TPP,當地農戶強烈反對解禁美國産豬肉的進口。如果實際上開始參加,還將遭到中國大陸的反對。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吳中書指出,在投資環境的完善等方面能否發揮強大的領導力是關鍵。
中國大陸擁有很多壓制台灣經濟的武器,例如收緊台灣企業的投資許可,或推遲向大陸赴臺遊客發放所需文件等。台灣首位女總統走向了力爭擺脫對中國大陸的依賴、同時重建經濟的艱難道路。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伊原健作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