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海峽」成為中日間新火種
2016/06/21
![]() |
根據《海洋法公約》定義,國際海峽是夾在公海與公海等之間的領海中,用於國際航行的重要海峽。通過時被賦予的「通過通行權」與領海內的「無害通過權」相比,活動的自由度更高。
例如,不少觀點認為潛艇可潛行通過,飛機可在上空飛行。《海洋法公約》就「無害通過權」明確規定,禁止展開與沿海國家防衛有關的資訊蒐集活動,但是「通過通行權」則沒有上述規定,為資訊蒐集活動留有解釋的餘地。
日本防衛相中谷元稱「從未持有過中國所主張的認識」。日本政府相關人士也指出「吐噶喇海峽從來沒有作為國際海峽被關注過」。日本擔心如果承認中國的主張,中國很可能繼續向該海域派遣軍艦和潛艇。
在國際法上認定「國際海峽」需滿足地理性標準以及實際用於國際航行的條件。中日兩國的主張在此存在衝突,日本方面表示「通行的船舶數量少」,對此中國則強調「被用於國際航行」。
熟悉國際法的專家表示,到底多少船舶通過才被認定為「國際海峽」,並不存在明確的標準。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