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四島日俄共同統治案的現實性與課題
2016/10/17
圍繞北方四島問題,日本政府採取的基本方針是,在解決4島歸屬問題之後簽署和平條約,其戰略是只要4島屬於日本一事得到確認,實際的歸還時間和形態將靈活應對。日本在1998年曾經提出「川奈方案」,與在擇捉島及其以北的烏魯普島之間劃邊境線,但允許俄羅斯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在4島享有施政權,此次安倍政府提出的方案是在「川奈方案」的延長線上。
另一方面,俄羅斯的立場是,作為第2次世界大戰的結果,4島成為俄羅斯所訴,雖然承認歸還齒舞群島和色丹島的1956年《日蘇共同宣言》的有效性,但並未改變不同意歸還面積佔約9成的國後和擇捉兩島的方針。
此次,日本提出的共同統治方案具有的優點是,與日本此前要求歸還4島的主張能確保一定的一致性。此外,與反對聲音強烈的領土歸還相比,俄羅斯也易於得到國民的理解。
不過,根據如何處理納入對象的島嶼和施政權範圍,存在俄羅斯事實上的實際控制仍將持續的風險。以如何處理國後島等的俄羅斯軍事相關設施為代表、安全保障方面的課題也不在少數。此外,加深與俄羅斯對立的美國也有可能表示反對。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