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不惑之年的困惑
2012/05/09
![]() |
圖為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5月3日在北京會見日中友好議員聯盟會長高村正彥 |
習近平含蓄批評的是否認1937年南京大屠殺存在的名古屋市市長河村隆之和正在推進「買島」計劃的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等人。
針對最近日本國內的一些行為,中國媒體紛紛「深度解讀」,甚至有媒體認為這是日本以地方政府打頭陣,中央政府在幕後掩護的日本新對華戰略(中國青年報)。中國輿論對日本的懷疑正在急劇擴大。如此輿論環境必將擠壓中國領導人的選擇空間。
去年12月,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北京進行了會談,雙方認為在兩國邦交正常化將迎來40週年的2012年,應加強兩國首腦交往。不過,進入今年以來,根本沒有中國領導人訪問日本。
李克強副總理、王岐山副總理、劉延東國務委員……,一個一個中國高層的訪日計劃都成了泡影。
今年秋季中國高層將進行換屆。由於人事變動季節臨近,不能有閃失。尤其是在薄熙來被停職後,18大人事更增加了不確定性,高層在言行上的謹慎態度變得非常突出。
一名中國共産黨相關人士稱:「在黨內與日本扯上關係是非常嚴重的風險,這已經成為常識」。只要有一點對日本的妥協,就可能遭到強硬輿論的攻擊。
而日本執政黨民主黨的一位年輕議員説:「在選區與當地選民溝通時,不能向中國展現出屈服態度」,認為如果在東海等方面向中國展現軟弱姿態,在下屆眾議院選舉中將非常不利。
在黃金周連休之後,消費稅增稅相關法案將進入審議階段,根據結果日本政局的走向將出現變化,甚至有可能面臨眾議院解散和大選。對日本首相野田而言,消費稅增稅是最重要課題,在對華外交方面不具備一決勝負的餘地。為實現政權穩定,野田的做法是優先發展日美關係,並以此加強牽制中國。
中國的一名高層透露:「在日本明年夏季的參議院選舉結束之前,中國的對日政策很難有大動作」。對中日兩國政府而言,各自的「內政」都成為中日關係的阻礙。
(日經新聞 中國總局 島田學)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