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討論引進薩德等加強導彈防禦網

2017/03/10


      據日本政府3月9日透露,朝鮮6日同時發射的4枚導彈中,有1枚落在了距離日本石川縣能登半島西北偏北約200公里的海域。日本政府認為這是朝鮮迄今發射的一系列彈道導彈中落水點最接近日本本土的一次。隨著朝鮮不斷推進核與導彈開發,日本政府將加快強化彈道導彈防禦網。

 

 

      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在3月9日的記者會上強調「朝鮮的導彈已成為現實威脅」。日本政府推測此次發射的導彈是「飛毛腿-ER」。改型導彈可通過移動式發射架發射,難以提前探測,還可搭載核彈頭。4枚導彈幾乎同時落入海中,似乎以大約80公里的等間距落下。

 

      日本海上自衛隊原中將伊藤俊幸表示「關鍵是4枚導彈同時落入目標。這將帶來一次發射大量導彈的‘飽和攻擊’的威脅,超出日本的攔截能力」。

 

      日本目前的導彈防禦網分為兩級,第一級為搭載於神盾艦的海上配備型攔截導彈(SM3),第二級為地對空的愛國者3防空導彈(PAC3)。為強化目前為兩級的導彈防禦網,日本政府內部提出了引進在40~150公里左右的高空攔截導彈的薩德系統(THAAD),以構成三級防禦的方案。同時還考慮正式引進將神盾艦上搭載的攔截系統部署在陸地上的「陸基神盾系統」。

 

      不過,無論是哪個方案,受嚴峻財政狀況的影響,引進之路或將面臨迂迴曲折。引進一套薩德系統被認為耗資達1000~2000億日元,要想覆蓋整個日本,需要6~7套。而2套陸基神盾系統可以覆蓋全日本,但一套也需要耗費700億~800億日元。還可以預想到,如果日本正式開始部署薩德系統,勢必遭到中國的強烈反對。

 

      不過即使加強導彈防禦,「也不能説就百分百防得住」(政府相關人士),這是日本面臨的實際情況。擁有在被攻擊前先攻擊海外敵人基地的能力是一個選項,但從兼顧《憲法》等角度來看,困難重重。能讓朝鮮克制挑釁行為的外交努力很重要。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