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一輪「朝鮮牌」的打法

2017/03/23


     中國從2月19日起停止從朝鮮進口煤炭。為切斷朝鮮進行核與導彈開發的資金來源,聯合國制裁決議規定了從朝鮮進口的上限,對於停止進口,中國解釋稱因為已經接近2017年的進口限額。不過從1月份海關部門的統計來看,還沒達到進口額上限的三分之一。從中似乎可以看到中國對川普政權對朝鮮的強硬態度的擔憂,決定提前實施制裁。

 

      「出來這樣的數字讓人不可思議」,2月下旬,在北京負責中朝關係的外交官中産生了疑問。中國海關總署發佈的1月份煤炭進口額為1.2億美元。而聯合國決議規定的上限額為4億美元,尚有很大的餘地。

 

       與中國政府關係密切的智庫研究人員面對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説「為表示對美合作姿態而提前啟動了制裁」。據稱,中國對川普總統的對朝鮮強硬態度産生了危機感。

 

朝鮮新義州的煤炭出口港口

      川普在總統大選期間曾表示過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直接會談的意願,但最近變成「很久以後的事情」。川普還指出「只要中國願意,朝鮮問題很簡單就能解決」,要求中國進行積極對應。

 

      中國在加強對朝施壓問題上態度模糊。朝鮮乘此機會推進核與導彈開發,搭載核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ICBM)射程即將覆蓋美國本土。在達成之前,美國必須採取措施,先決條件是促使中國行動。一名中國研究人員對川普的想法進行了如此分析。

 

      2月17日,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在與王毅外長的首次會談中,要求採取一切手段抑制朝鮮的挑釁。中國對川普政權強硬態度的危機感一下子提高。中國商務部第2天就向相關人員下達了停止從朝鮮進口煤炭的通知。在北京的外交人士看來,美方向中國施加了3種壓力。

 

       一是加強與日韓兩國的安保合作。為駐韓美軍部署中國不喜歡的終端高空區域防禦系統(簡稱薩德,THAAD)就是其中的一環。另外是單獨制裁與朝鮮進行貿易的第三國企業。如果實施,制裁對象將是中國企業。最後一種是對朝鮮行使武力。儘管剛剛啟航的川普政權不會馬上採取這一辦法,但中國一直擔心朝鮮動亂引起難民湧入,對此也是很不情願。

 

      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在3月中下旬走訪亞洲時也聲稱「所有選項都擺在桌面上」,隱隱顯示出動用武力的選項。在從南韓飛往中國的專機上接受美國媒體的採訪時,蒂勒森談及日韓的核武裝,在表示目前尚未進行探討的同時,給出了「將來不好説」的暗示。表明了僅僅是煤炭禁運還不夠的觀點。


 

       王毅在3月份的會談中關於加強對朝施壓再次顯示出一定的合作姿態。因為在安撫美國的同時,還需要為中方期待的儘早實現首腦會談創造良好環境。不過要求「通過對話解決」的方針仍沒有改變,也沒有明確給出繼煤炭禁運之後的合作辦法。在不導致朝鮮混亂的範圍內進行合作的同時,仍維持敦促美國直接與朝鮮談判的方針。

 

       中國的構想不可能有什麼前景。過去曾以為只要簽訂朝美和平協定,朝鮮就會放棄核武器,但現在朝鮮已經將核擁有國明確寫入憲法,棄核選項事實上已經不存在了。即便是對話,也不可能達成能讓美國接受的協議。如果這樣下去沒有新的合作措施出台,美國對中方的態度有可能再次強硬。

 

       朝鮮似乎是為了蔑視在北京舉行的中美外長會談,3月19日宣佈實施了用於彈道導彈的新型引擎燃燒試驗。中國對於尋求朝鮮問題根本解決辦法似乎已經麻木,一直進行擱置。正因為如此,對於很容易打破當前微妙平衡的川普政權的強硬姿態非常緊張。王毅第二天在北京發表演講表示:現在半島局勢又到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要麼繼續升溫惡化,導致衝突;要麼在嚴格執行安理會決議進程中,找到復談突破口,重回對話解決軌道……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永井央紀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