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朝政策浮現三項方針
2017/04/20
隨著美國副總統彭斯訪問日韓,川普政權在應對持續推進核與導彈開發的朝鮮方面浮現出三項方針。首先是對外顯示全面行使武力的可能性,然後原則上摸索通過外交與和平手段解決的途徑。還有便是通過對朝鮮有強大影響力的中國對朝鮮實現有效的經濟制裁,促使其棄核。
![]() |
4月19日登上航母羅納德·雷根號視察的美國副總統彭斯(美國海軍橫須賀基地,reuters-kyodo) |
不放棄行使武力
川普政權的最大特點是,為了促使朝鮮保持克制,向朝鮮近海派遣核動力航母等,對外展示「看得見的軍事力量」。
美國4月6日打擊敘利亞後,8日派遣航母卡爾·文森號向朝鮮半島近海出發。甚至還向在阿富汗的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投下了大規模空爆炸彈(MOAB)。可以説這些行動傳遞出來的資訊是,如果朝鮮進行新的挑釁越過了「紅線」,將毫不留情地行使武力。
4月16日開始訪問南韓和日本的彭斯警告稱,「朝鮮不應該試探美國總統的能力和決心」。彭斯19日還訪問了美國海軍駐日橫須賀基地的核動力航母羅納德·雷根號,宣佈「戰略性忍耐的時代已經結束」,強調將改變歐巴馬政權的政策。針對朝鮮的挑釁表示,「將進行壓倒性的、有效的反擊」,進行了強有力的牽制。
原則上和平解決
不過,川普政權又表示「不會以看得見的形式劃定‘紅線’」(總統發言人斯派塞),並未具體提及什麼才是「底線」。不過,有觀點指出「底線」可以認為是朝鮮實施第六次核實驗或將美國本土納入射程的洲際彈道導彈(ICBM)發射。
朝鮮被認為會以4月15日的大規模閱兵式為契機發動新的挑釁。不過16日的導彈發射以失敗告終,美朝的緊張關係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4月17日,川普警告金正恩委員長「放規矩點兒」。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在當天的眾議院決算行政監視委員會上指出,「通過外交努力保衛和平非常重要」、「為了讓朝鮮認真響應對話需要施加壓力」。
安倍與彭斯在4月18日的會談中也把重點放在「和平解決(朝鮮問題)」上,彭斯19日在東京都內的酒店面向日美經濟界的領袖人物發表演講,強調「將與日本等同盟國以及中國展開合作,通過外交努力促使朝鮮徹底放棄核與導彈」。
促使中國採取行動
川普政權一直強調對朝鮮採取「不同的手段」。意思是要通過作為朝鮮後盾的中國對其實施經濟制裁。川普在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談中,改變了選舉時強調的對華強硬政策,4月14日發佈的美國匯率報告中也沒有將中國認定為匯率操縱國。美國總統發言人斯派塞強調説,「中國正在朝鮮問題上發揮積極作用」。
中國通過響應美國的期待也能獲得一定的利益。因為,朝鮮半島的危機越嚴重,中國擔心的終端高空區域防禦系統(薩德,THAAD)的部署越會成為既定路線。
中國《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在4月19日的頭版文章中就彭斯關於朝鮮半島局勢的發言表示了歡迎,稱「美國反而放緩語氣」。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也在當天的記者會上評價説,「美國政府的一些官員近期圍繞半島局勢,也作出過一些積極、建設性的表態」,一方面就朝鮮表示,「中方對近期朝鮮核導開發有關動向表示嚴重關切。我必須強調指出,當前半島形勢高度複雜敏感,中方堅決反對任何加劇對立緊張的言行」,對朝鮮可能繼續做出挑釁行為進行了牽制。
不過,朝鮮並沒有改變強硬的態度,美朝發生衝突的風險依然存在。如果中國對朝施壓以失敗告終,美國也可能真的採取軍事措施。
美國副總統彭斯4月19日結束了為期4天的日韓訪問,前往下一個訪問國家印度尼西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