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襲到底還能不能防?

2017/06/05


       5月22日發生的英國中部曼徹斯特的炸彈恐怖襲擊過去不到2周,恐怖主義的威脅再次襲擊了首都倫敦。英國當局一直在應對相繼發生的恐怖襲擊,建立嚴密警戒態勢,但像此次這樣採用汽車和刀具的恐怖襲擊非常難監控和防禦,實際上缺乏行之有效的應對方案。英國首相特蕾莎·梅表示,「必須改變反恐的理想狀態」,顯示出進一步加強極端思想監控和法律規定等的方針。

     

在3日晚間發生恐怖襲擊事件的倫敦橋附近實施警戒的警察(6月3日,倫敦,reuters-kyodo)

 

    雖然此次事件的詳細情況仍未透露,但手段酷似3月在倫敦中心議會大廈周邊發生的汽車恐怖襲擊事件、屬於模倣犯罪的可能性浮出水面。

 

    在3月的事件中,被射殺的嫌疑人哈立德·馬蘇德(Khalid Masood)在橫跨泰晤士河的威斯敏斯特橋上用汽車衝撞行人之後,刺殺了在議會大廈進行警戒的警察。英國警方認為該嫌疑人是單獨犯罪。

 

    利用汽車衝撞步行者、用刀具襲擊人——這種手段是自2016年以後在歐洲迅速增加的模式。2016年7月在法國南部尼斯,觀賞焰火的遊客遭到卡車衝撞,86人死亡。2016年底在柏林,卡車襲擊了聖誕集市,而2017年4月在斯德哥爾摩,卡車沖入了人群。均為單獨犯罪。

 

    英國當局近年來為對抗恐怖襲擊的威脅,推進了通信監聽和網際網路監視的立法,加強了恐怖襲擊資訊的收集。

 

    但是,與採用炸藥和槍械等的恐怖襲擊相比,採用容易獲得的刀具和汽車的恐怖襲擊在準備階段非常難以察覺。此外,實施恐怖襲擊的犯罪分子不屬於大規模恐怖組織,而很多情況下是經由網際網路被極端思想等感化而自發實施襲擊。英國廣播公司(BBC)針對此次的恐怖襲擊事件報導稱,英國情報機構事前並未掌握其行動,感到吃驚。

 

    在英國國內,恐怖襲擊等的監視對象平時達到約3千人,調查體系的局限性也被指出。

 

    6月4日,特蕾莎·梅在首相官邸前宣讀聲明稱,「我們正在面臨恐怖主義新的潮流」,強調了從根本上改變對策的必要性。

 

    具體來説,將以(1)消除極端思想、(2)防止極端思想在網路空間擴大、(3)查明英國國內被極端思想感化的人、(4)加強恐怖襲擊相關管制和恐怖襲擊罪犯的處罰為中心,推進相關討論。尤其是關於防止網際網路上的極端思想擴散,表示與主要國家和網際網路企業展開合作很重要。

 

    出於對未能防範2005年倫敦連環爆炸恐怖襲擊案的反思,英國情報部門和調查當局推進了包括加強合作和引進極端思想預防機制等在內的積極舉措。這些舉措發揮作用,多次成功防止大規模恐怖襲擊,英國一直被認為是「反恐措施優等生」,但為何相繼遭到恐怖襲擊呢?這讓各國的當局者也深受衝擊。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倫敦 小瀧麻理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