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年號的變遷

2017/06/12


     日本為天皇退位的《特例法》獲得通過,日本現任高年齡天皇將退位,而伴隨退位,日本政府內的準備工作也將全面啟動。其中,將對民眾生活以各種形式産生影響的是新年號(日本稱:元號)的制定。日本自推行天皇每一代採用1個年號的「一世一元」制度的明治以後,退位導致的改年號尚屬首次。年號反映了喜事、疫病、災害和改革等相應時代的世態。

 

  第248個年號

 

   日本的年號始於645年「大化」,截至1989年的「平成」達到247個。飛鳥時代曾一時斷絕,南北朝時代等曾有2個年號並存。持續時間最長的是長達64年的「昭和」。近代以前最長是室町時代的「應永」,長達35年。長達20年以上的年號包括平成只有13個,大部分年號都在數年後被更改。

 

 

 

   改年號以天皇即位之後的「代始改元」為基本形式,但在歷史上,日本也以各種理由更改年號。在飛鳥和奈良時代,出現喜慶之事之際的「祥瑞改元」很頻繁。平安時代以後,災害、乾旱、疫病流行和彗星出現等導致的「災異改元」增加。

 

   此外,出於干支的辛酉和甲子年具有重大變革這一思想,日本還有進行「革年改元」的習慣。此外,還有因讀起來不吉利而改年號的例子。據稱江戶時代的「明和9年」發生大火災和水害,被認為是「災害年」,因此將年號改成了「安永」。

 

   年號發生大變革的是明治的改元。1位天皇在位期間採用1個年號的「一世一元制」,以及將年號作為謚號(明治天皇等)確定下來。「明治」的年號是從多個方案中由天皇抽籤決定的。

 

   在1889年的舊《皇室典範》中,天皇即位後制定年號、在位期間不修改的作法首次得到法制化。而在戰後的新《皇室典範》中,有關年號的條文被刪除,法律依據消失,但日本1979年通過了《年號法》。二戰前,日本的年號原則上由天皇決定,但之後開始由內閣通過政令決定。

 

   「年號由政令決定」、「年號僅在發生皇位繼承之際修改」,《年號法》僅規定了這些內容,同一年提交內閣會議的要領規定了具體的程式。

 

   從「昭和」改為「平成」時部分修改要領提出6個條件:(1)具有符合國民理想的積極含義;(2)2個漢字;(3)易書寫;(4)易讀;(5)從未被用作年號或謚號;(6)未被俗用。

 

    歷代政權都是委託熟悉中國和日本古典及歷史的專家選定新年號方案。如果研究者去世,就委託其他專家,始終會保留多個方案備選。

 

    日本政府此次計劃在實施更改年號的前幾個月公佈新年號,從而預留一定的緩衝時間。1989年1月將年號改為「平成」時,從昭和天皇逝世到新年號發佈只有8個小時,出現了日曆、掛曆、手帳和系統等都沒有做好準備的影響。


 

      「希望早點知道更改年號日程」,日本全國日曆出版協同組合聯合會的相關人士擔心地表示。加盟該聯合會的很多都是中小規模的企業,如果印錯年號和天皇生日再重新印刷的話,會對業績造成很大影響。據稱,目前正向國會打探今後的計劃。

 

銀行很多都使用日本曆法

 

    三菱東京日聯銀行也會把帳戶等合同文件上印刷的「平成」年號改成新年號。參照日本國內交易歷史等的系統很多都使用日本的曆法,需要更新年號。

 

    日本總務省正在對系統進行確認,看改元是否會對「個人編號(My number card)」産生影響。由於出生日期數據使用了年號,「目前正調查追加在新年號下出生的人的數據時是需要修改系統,還是只需變更設定就行」(居民制度課)。

 

    系統公司比較樂觀。富士通認為,「系統的基礎是通過西曆運作的,因此不需要做大的變更。即使使用日式曆法,一晚上就能修改完」。

 

    日本將年號該為「平成」時,日本大藏省造幣局被迫應對了刻印新年號的錢幣製造作業。雖然錢幣圖案較昭和沒有變化,但從1989年2月開始製造印著「平成元年」的錢幣,從新年度開始流通。同一年發行的硬幣既有刻著「昭和64年」印記的也有刻著「平成元年」印記的。停産的昭和64年印記錢幣成為了流通量較少的夢幻硬幣。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