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朝制裁談判的緊迫一週
2017/09/13
朝鮮9月3日強行實施核子試驗,聯合國安理會9月11日通過追加制裁決議,在這1周左右的時間裏,提出「最強決議案」的美國與中國和俄羅斯之間始終在進行緊張的談判。對於美國當初設定的「石油全面禁運」等高門檻,外交相關人士當初就有意見認為「中俄絕對不會贊成」。在相關人員之間一直懷疑「能否真的表決通過」的氛圍下,美國終於在最後時刻提出了撤銷全面禁運項目的修正案,談判過程可謂如履薄冰。
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海莉把9月11日定為決議通過的最後期限。就在最後期限臨近的9月10日晚,美國安理會外交人士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的採訪時表示「談判還在繼續」。幾個小時後,美國突然向各理事國發放了從當初的提案中撤銷石油全面禁運項目的修正決議案。
一直談判到表決前夜的情況比較罕見。過去的制裁決議大多是美國與中國花費近2個月的時間通過水面下的談判達成一致,然後在獲得俄羅斯同意後向各國公開。
不過,美國外交人士承認,此次「採取了不同於以往的方法」。9月6日,美國在沒有提前與中俄達成一致的情況下,向安理會所有理事國發放了包括石油禁運和把金正恩作為資産凍結及禁止出境對象等內容在內的「最強決議案」。
對9月4日召開緊急會議的安理會來説,僅1周的談判時間可以説「前所未聞」(外交人士)。俄羅斯駐聯合國大使涅邊賈表示「(時間)太短了」,從最初就對通過決議表示為難。9月5~9日各國駐聯合國大使原計劃訪問衣索比亞,但日本大使別所浩郎取消了出差。中國的劉結一大使也中途返回等,大部分駐聯合國大使都留在了紐約。
在中美俄在水面下持續談判的同時,日美韓嘗試通過所有渠道説服中俄。9月10日深夜終於提出了美國對制裁內容做出讓步的修正案。在緊要關頭快速做出了抉擇。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高橋里奈 紐約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