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亞洲行在朝鮮問題上成果幾何?

2017/11/13


      美國總統川普結束了與中日韓三國首腦的一系列會談。圍繞此次訪問亞洲的最大課題——對朝政策,川普與日韓就施加「最大限度壓力」達成了一致,與起著關鍵作用的中國也就繼續施壓進行了確認,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果。不過,針對構建迫使朝鮮棄核的包圍圈,由於各國的態度仍存在溫度差,很難説取得了完全的成功。

        

出席中美企業家對話會閉幕式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川普(9日,北京人民大會堂)

      

      9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川普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了中美首腦會談。川普表示:「除了像現在一樣繼續努力在和平對話的基礎上對朝施壓外,還有必要採取更多措施」。一方面,習近平則表示同意切實履行聯合國安理會的制裁決議,還介紹了以朝鮮籍客戶為對象,限制銀行帳戶交易的自主制裁。

 

      「你應該可以為我解決這個問題」,就朝鮮問題,川普曾對習近平這樣表示。從這點來看,此次提出的內容對川普來説似乎並無新意。即便如此,中美首腦還是就在促使朝鮮棄核前不放棄制裁一事上達成了一致。

 

      川普此次的中日韓歷訪的最大目的是要構築對朝鮮的包圍圈。從結果看,美國在與各國的協同合作方面顯示出一定的進展。其中,對相關問題顯示出最強硬姿態的是川普第一站到訪的日本。他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應對朝鮮問題上確認將緊密合作,稱「兩國百分百站在一起」,並一致同意對朝鮮「施加最大限度壓力」。同時,包括美國採取軍事行動的選項在內,安倍顯示出了支援的態度。

 

      在隨後訪問的南韓,與尋求和朝鮮進行對話的南韓總統文在寅就「施加最大限度壓力」達成了一致。雖然文在寅認為不應在不經南韓同意的前提下採取軍事行動,對美國顯示出一定的警惕。但日美的緊密團結對南韓産生了一定影響,加之川普對文在寅對話路線顯示出的顧及,從結果來看還是將南韓挽留在了自己陣營。

 

  

      在此基礎上,川普迎來了此次亞洲行的最關鍵一站——中國。不過,在9日的中美首腦會談中,對於朝鮮問題兩國還是顯示出了差異。習近平對於一系列的制裁解釋稱,制裁的效果需要一定時間才能顯現,很難馬上期待取得成果。一方面,川普則表示,「時間已經不多,必須趕快採取行動」,敦促採取更嚴厲的應對。可以看出,雙方在認識上仍存在鴻溝。

 

      「(中美針對朝鮮半島無核化的)目標上差異不大。當然,我們有我們自身的戰略和時機判斷」,在中美首腦會談後,美國國務卿蒂勒森不得不承認雙方存在態度上的差異。

 


 

      雖然對朝鮮進行核實驗、發射彈道導彈等挑釁行為表示不悅,但中國的真實想法是不想將朝鮮逼上絕路。9月的聯合國決議中,對於日美強烈要求的包括原油在內全面禁止向朝鮮出口石油,中國到最後也沒有點頭同意。習近平在會談後的共同記者會上強調:「(中美)雙方將致力於通過對話談判解決半島核問題,並願同有關各方共同探討實現半島和東北亞長治久安的途徑」,與將重心放在施壓上的川普的主張劃清了界限。

 

      以經濟制裁為核心的「最大限度的施壓」方面,如果得不到佔朝鮮貿易90%的中國的配合的話也只能是紙上談兵。「越是等待危險就越大,選項也會越來越有限」,川普8日在南韓國會的演講中透露出這樣的危機感。

         

      9日結束會談後,兩位首腦在中美企業家對話會上露面。儘管雙方簽下了金額高達2500億美元商業訂單,但川普始終板著臉。在習近平演講時,川普還一度出現抱胳膊、凝視對方的動作。由此似乎似乎可以讓人聯想到在之前會談中雙方展開的激烈交鋒。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永澤毅、永井央紀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