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此次發射的導彈或能打到華盛頓

2017/11/29


  朝鮮於11月29日淩晨3時18分左右(北京時間2時18分左右),從平壤近郊的平安南道·平城附近朝東發射了一枚彈道導彈。導彈飛行了約53分鐘,飛行距離達1000公里,淩晨4時11分左右(北京時間3時11分)落入距離日本青森縣約250公里的日本海西部。據推斷,這枚導彈的最高高度超過4000千米,射程達到歷史最遠,是自9月15日以來朝鮮時隔2個半月再次發射導彈。

 

  

  彈道導彈的射程由搭載彈頭的重量和引擎的推進力決定。日本政府相關人士分析稱,此次發射的導彈「飛行距離延長到最大限度的話可能會超過1萬千米」。朝鮮平壤和美國華盛頓的距離約為1.1萬千米。此次的導彈或許能將華盛頓納入射程之內。

  

  朝鮮對美國將其重新列入支援恐怖主義國家名單進行了反擊,明確顯示出將繼續推進導彈開發的姿態。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在記者會上指出,從朝鮮的挑釁行為「可以看出明顯不打算保持克制」。他同時表示,「朝鮮在最近2個月內一直在進行引擎測試等發射準備工作」。

 

  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在記者會上表示,導彈的落入地點推測為日本的海上專屬經濟區(EEZ)內。目前尚未確認到飛機和船舶的受害資訊。由於判斷彈道導彈不會飛到日本,所以並未派自衛隊進行攔截摧毀,也沒有啟用全國當下報警系統。

 

  對於朝鮮事先不通知便發射導彈,菅義偉譴責稱「從確保安全的角度出發,這是極度有問題的行動」。他表示將通過外交渠道向朝鮮提出嚴重抗議,並表示將要求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呼籲強化對朝施壓。

 

  日本政府在朝鮮發射導彈之後召開了國家安全保障會議(NSC)的相關閣僚會議。首相安倍晉三在該會議結束後出席的參議院預算委員會會議上表示,彈道導彈的性能「從到飛行情況看,可以認為是洲際彈道導彈(ICBM)級」。

 

  防衛相小野寺五典對媒體解釋稱,分析認為彈道導彈的射程達到歷史最長。小野寺表示這枚導彈「遠遠超過」被視為洲際導彈大致標準的5500公里。關於抵達美國本土的可能性,他表示「正在分析,但應該已具備很強的能力」。

 

  此外,小野寺同時表示該導彈屬於多級導彈。他分析稱,這是比通常抬高發射角度的「高飛軌道(Lofted Trajectory)」,認為「達到了歷史最高的高度」。截至目前,朝鮮7月發射的彈道導彈的發射高度最高,超過3500公里。南韓軍方相關人士也提出看法稱,此次的導彈「可能是(ICBM級的)火星14系列」。

 

  自9月15日以飛越日本上空的形式向北太平洋發射中程彈道導彈「火星12」以來,這是朝鮮再次發射彈道導彈。

 

  南韓政府自11月29日上午6時起,通過總統文在寅主持的國家安全保障會議(NSC)磋商了應對舉措。文在寅在會議開頭表示,「強烈批評(朝鮮)頻繁地發起魯莽的挑釁」。據南韓聯合通訊社報道,在朝鮮導彈發射之後,南韓軍方也實施了導彈發射試驗,展示了即時應對能力。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