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會對朝鮮動武嗎

2017/11/30


      針對朝鮮宣佈洲際彈道導彈「火星15」發射成功,美國川普政權「最大限度對朝鮮施壓」,以迫使朝鮮放棄核和導彈開發的方針並沒有改變。朝鮮11月29日發射的新型洲際彈道導彈(ICBM),雖然距離實戰配備水準還需要一段時間,但是該導彈顯示出將美國全境納入射程範圍內的能力。美國會如何應對?

 

      川普總統11月28日就朝鮮發射洲際彈道導彈稱「事態非常嚴峻」,顯示出危機感。

 

       由於朝鮮今年夏季發射洲際彈道導彈和實施核子試驗等一系列挑釁行為,川普政權進一步強化了對朝鮮的經濟制裁。9月通過了以限制石油供給為主要內容的聯合國制裁決議,然而仍無法阻止朝鮮向著核保有國前進。

 

 

       眼下各方關注的焦點是能否説服中國採取能夠重創朝鮮的原油禁運舉措。川普29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電話,敦促中方「行使一切手段」。中國外交部29日就此次導彈發射以更強硬的表述進行批評,但是由於擔心將朝鮮逼入絕境,對原油禁運仍持謹慎態度。

 

    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呼籲有必要切斷向朝鮮運輸物資的海上交通手段。每次朝鮮做出挑釁行為後,美國等國際社會就會強化制裁。短期內預計將這種膠著狀態將持續下去。在此期間朝鮮將繼續推進核和導彈技術,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愈發升溫。

 

    美國或將轉向對話

 

   如果朝鮮掌握核彈頭技術、實際部署可攻擊美國本土的ICBM,危機的級別將隨之提高。美國情報機構預測朝鮮2018年年內將完成洲際導彈,但也有觀點指出,有可能提前掌握相關技術,很快形成上述事態。在美國專家之間有觀點認為,不得不承認朝鮮是擁核國家,川普政權有可能轉向對話。美國事實上默認了巴基斯坦的行為。巴基斯坦被認為擁有不能打擊美國本土的核導彈。

 

「火星15」發射成功後,朝鮮平壤車站前慶祝的市民(11月29日,kyodo)

 


 

   作為美國承認朝鮮是擁核國家的交換、朝鮮凍結ICBM開發的交易劇本對於日韓來説,是最希望避免的局面。在中程導彈瞄準日本的情況下,朝鮮綁架日本人問題的解決有可能漸行漸遠。此外,日本和南韓的核武裝論也有可能重燃。

 

    「外交手段仍然存在」,蒂勒森的聲明(28日)中有這樣的措辭。反過來説,暗示出在外交解決的手段用盡之前,不會啟動軍事攻擊。

 

   在美國政府內有估算認為,在靠近南韓和日本的朝鮮展開軍事行動,將導致數百萬人規模的犧牲者,認為動武並不現實的觀點佔多數。不過,對於逼近美國本土的威脅,美國國會也出現強硬言論。執政黨共和黨的參議院議員葛蘭姆(Lindsey Graham)28日表示,「如果為阻止核子試驗和導彈開發而必須開戰,我們也會這樣做」。

 

   關於哪些挑釁行為觸及作為軍事行動判斷標準的「紅線(不可跨越的底線)」,川普政權沒有明示。向關島海域發射導彈和在太平洋上進行氫彈試驗,有可能強烈刺激美國,成為事實上的宣戰佈告。

 

   朝鮮以高於通常情況的軌道發射了新型ICBM「火星15」,使之落入日本海。對此,美國《華爾街日報》分析稱,「這是避免跨越紅線的計算好的發射試驗」。同時似乎還巧妙避免碰觸美國憤怒的挑釁,留下了對話的餘地。

 

  朝鮮已經擁有ICBM了嗎?

 

    洲際彈道導彈(ICBM)需要小型核彈頭、彈頭重返大氣層時承受高溫高壓的技術,「火星15」的高度達到4475千米,射程達1萬3千千米,被認為具備攻擊美國全境的性能。洲際彈道導彈(ICBM)實際配備時的技術在核保有國之間也是秘密中秘密,朝鮮目前已獲得這項技術的可能性較低。

 

      日本軍事分析師小川和久認為:「這樣下去的話,重返大氣層技術也將確立,1年半左右就將進入實戰配備的初期階段」

 

       如果朝鮮的洲際彈道導彈的實戰配備進入現實階段,川普政權也有不通過對話,而採取軍事行動的可能性。美國政權的方案中似乎包括讓朝鮮轉換體制。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永澤毅 華盛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