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生結弦:逆境下的王者之路

2018/02/21


  自2017年11月9日右腳踝受傷之後,一直到2月11日的南韓仁川國際機場,關於羽生結弦的新聞可謂屈指可數。

  

  狀態良好的話會傳出康復的消息。2017年12月,「我們認為趕得上奧運會」,日本滑冰聯盟花式溜冰強化部長小林芳子在解釋羽生參賽理由時並未直接觸及傷勢情況。由於過度缺乏資訊,引發了外界對於羽生的「情況或許非常糟糕」的猜測。

 

羽生結弦(中)在頒獎儀式上伸手指天(2月17日,南韓江陵,Kyodo)

 

  結果,羽生創下了時隔66年奧運兩連冠的壯舉,但外界的猜測也基本沒錯。

 

  「不了解受傷的詳細狀態」,在2月18日的記者會上,羽生如此表示。雖然接受了檢查,但除了韌帶損傷之外,扭曲的方向過於複雜,使得未能迅速找到治療方法。「想注射止痛藥物,但傷處是無法注射的部位。一直在吃止痛藥,不吃就無法起跳和落地。希望獲得治療時間」。

  

  如果不是奧運會,或許羽生會不參賽。在如此狀態下還能實現壯舉,僅以內心強大的理由來解釋,對羽生顯得似乎有些不公。

  

  羽生熱愛學習。從索契冬奧會週期開始,一直通過線上方式學習大學課程。尤其是人體工學、力學、運動生理學……他以興趣學習了跟滑冰有關的科目。「還喜歡解剖學等科目。有了這些知識,在接受治療時會更加便利」。

 

結束男子自由滑的比賽後撫摸右腳踝的羽生(山本博文攝影)

  

  羽生甚至苦笑道:「索契到如今的4年(因為傷病)非常痛苦。沒想到能這樣」,可見突發事件很多。最為重大的考驗發生在平昌冬奧會開幕的3個月前。本以為這個賽季能早早地平安結束,結果「滑冰之神」卻不願讓王者贏得太過輕鬆。「但是,一帆風順的話,我是拿不到金牌的。這一點確信無疑」。


  在不能滑冰的2個月裏,羽生在學習中度過。他研究過去的比賽錄影,想像自己在冬奧會上表演,並如饑似渴地學習康復和治療方法等。「光是心跳和精神控制術方面的論文就有很多。競爭心理學也很有意思」,像羽生這樣熱愛學習研究的現役運動員不多。通常這些都是教練和領隊的事。

 

  羽生表示:「我思考很多,然後進行分析,最終與自己的感覺融為一體,在冰面上表現出來是我最大的強項。正因為如此才有爆發力」。雖然眾所週知羽生的練習量較小,但是他具有卓越的天分。

 

  羽生也是一個好勝心很強的運動員。面對那些以「打倒羽生」為目標的年輕運動員發起的「4周跳競爭」,羽生毫無畏懼地接受了。另一方面,羽生也表示:「有的運動員即使沒有4周跳,名次也排在前列。未來4周跳將不再是絕對的取勝因素」。在2017年世界花滑錦標賽後,羽生發現了重視品質和表現力的評分傾向。可以看出羽生準確地把握了競爭對手包括精神層面的力量。

 

羽生結弦在比賽中完成了4周跳(2月17日,南韓江陵,Kyodo)

 

  在其他人看來這是充滿風險的挑戰,但羽生卻看到了勝利的機會。因此,在結束自由滑的一瞬間,羽生沒看得分就確信自己能拿到金牌。

 

  羽生表示:「我可以自信地説,當前不管在花滑技術和還是藝術表現力方面我都是最出色的」。他的下一個目標——完成4周半跳也伴隨著風險,但憑藉自己的知識和感覺,應該也不難實現。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原真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