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在寅在南北融合與民意間糾結
2018/02/28
平昌冬奧會2月25日閉幕。在本屆大會上,朝鮮通過派出高級代表團和女子啦啦隊,對南韓發動了「微笑」攻勢。另一方面,作為接受方南韓的輿論出現變化。以年輕人為中心,存在政府無法以「民族之愛」名義統一輿論的實際情況。這有可能對「奧運會休戰」後文在寅政權的南北關係戰略産生影響。
存在於根底處的離散家屬
在冬奧會期間,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記者在會場附近採訪了南韓的年輕人。在被問及是否感到朝鮮的核武器與導彈是威脅時?擔任奧運會志願者的女大學生爽朗地表示,「雖然核武器很危險,但我們不是一家人嘛。有了能見面的機會,很高興」。還有一位30多歲的公司職員帶著厭煩的表情説,「政治家只是在利用對朝鮮的批評(實現自身目的)」。
![]() |
組建韓朝女子冰球聯隊在南韓國內招致反對(KYODO) |
在南韓國民的根底處,存在著因朝鮮戰爭而分別在南北生活的1千萬離散家屬。與日本人將朝鮮整體視為威脅不同,南韓人將朝鮮領導層和普通民眾區別看待,日韓在這一點上存在分歧。
在南韓前總統盧武鉉時代,「民族之愛」大興。在2005年,以南韓16~25歲年輕階層為對象的輿論調查顯示,美朝發生戰爭之際,稱支援朝鮮的人佔65%,遠遠超過聲稱站在美國一邊的28%。2年後南北首腦實現會談。
主導會談準備工作的是當時的總統秘書室長文在寅。2005年時南北間交流頻繁,朝鮮在六方會談的共同宣言中承諾棄核。自那過去10多年後,局勢明顯改變。朝鮮的最高領導人變為勞動黨委員長金正恩,以美國本土為目標的遠端導彈從開發階段邁向完成階段,威脅的程度顯著提升。
首爾大學統一和平研究院的調查顯示,目前回答「希望南北統一」的受訪者佔53.8%,在最近10年時間裏下降10個百分點。40多歲、50多歲、60多歲以上群體中有57.8~67%支援統一,而20多歲群體中僅41.4%支援,30多歲群體中僅有39.6%支援。南韓年輕人對3代世襲的朝鮮年輕最高統治者表示反感,與投向三星等財團創始人家族的嚴厲視線一脈相通。
調查公司南韓蓋洛普的數據顯示,從反對在朝鮮未放棄核武的前提下提供支援的回答來看,20多歲群體僅次於屬於最強硬派的60多歲群體。朝鮮「美女啦啦隊」時隔13年訪韓,但她們整齊劃一的表演反而給人以極權主義的印象,野外公開表演的觀眾只有數百人。有媒體報導稱,「這證明了市民的興趣不高」。
以平昌為舞臺,朝鮮向美國送出秋波,聲稱為對話「做好充分準備」。另一方面,美方則重申無核化是正式對話的前提。在平昌冬奧會閉幕前的2月23日,為截斷朝鮮核開發資金,美國啟動了「史上最嚴厲」的追加對朝單邊制裁。
圍繞「奧運會休戰」,今後的分歧點是原定3月平昌殘奧會結束後舉行的美韓聯合軍演。朝鮮要求停止軍演,但美國不打算同意縮小規模或推遲。此時受到考驗的是試圖在美朝之間扮演調停人角色的南韓。
煽動對立的朝鮮
朝鮮勞動黨副委員長金英哲以屬於對韓最強硬派而聞名,朝鮮派他出席冬奧會閉幕式,彰顯出對改善南北關係的認真程度。此舉意在動搖希望加快南北和解的文在寅政權、煽動美韓分裂和被稱為「南南糾葛」的南韓國內保守與進步勢力的對立,這一點顯而易見。
文在寅政權的核心都在50歲左右,參加過學生運動,力爭與朝鮮和解的傾向突出。韓朝女子冰球聯隊組建就是象徵,但南韓的年輕人對此強烈反對。年輕人們對於長年的努力被無視、因政治判斷而未能參加冬奧會的南韓選手給予了同情。
年輕人曾是文在寅政權誕生的原動力,但如果全面以南北問題為優先,文在寅有可能受到來自年輕階層的意想不到的抵制。文在寅2月17日給在國內進步派中加強的南北首腦會談預期降溫,稱「感覺有些過急」。已從冬奧會這個夢中醒來的南韓輿論的複雜感情也將左右半島局勢的走向。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峰岸博 首爾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