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遊客激增的日本新煩惱:看病不付錢

2018/03/27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日前獲悉,在訪日外國遊客逐年增加的背景下,突患疾病的外國人在日本醫院等處接受治療後不支付醫療費的情況不斷發生。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調查,在曾接收外國患者的日本醫療機構中,3成曾出現未支付費用的情況。日本政府擔心因訪日遊客激增而導致醫療機構背負超出預料的負擔,將於5月匯總綜合性對策。

 

   日本厚生勞動省以3761家醫療機構為對象、於2016年實施了調查。結果顯示,在給予回答的1710個機構中,約6成曾接收外國患者入院,約8成曾有外國人到門診就診。

  

      在曾接收外國患者的1378個機構中,35%在1年之內發生過未支付費用的情況。雖然該調查的數據中包含在日本居住的外國患者,但日本政府相關人士認為,其中「與因語言等不習慣且迅速回國的訪日遊客有關的糾紛很多」。

        

  

    例如訪日遊客大量到訪的沖繩縣。該縣的醫師協會2017年進行的調查顯示,給予回答的19家醫院的約3成遇到了未支付費用的情況。有些情況屬於腦梗塞和急性大動脈夾層等病情,費用超過260萬~5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5.7萬~30.2萬元)。

    

    不支付費用的原因之一是,購買旅遊保險的外國人很少。在歐洲等地,很多國家將加入保險作為取得簽證的條件,但日本在事實上未採取措施。患者由於負擔膨脹而無力支付,醫院方面也只能忍氣吞聲。

    

    一方面,也存在醫院在接收病患方面的問題。由於沒有針對要採取怎樣的治療等事先進行溝通,患者在接受完治療並被收取高額治療費的階段出現不滿、拒絕支付的情況也不在少數。另外,在只接受現金支付的醫院,還有外國患者因沒有結算手段最終「不支付」的情況。

    

日本的醫院(資料)

  

    如果出現外國患者需要長期治療或死亡的情況,將更加棘手。因為,在出現需要移送至母國之際,醫院方面的負擔有可能進一步加重。據稱現在醫院承擔鉅額費用和手續的情況很多。北海道一家醫院的經營者表示,「時間越久,費用就越膨脹,經營也將受到擠壓」。

 


    2017年訪日遊客人數達到創歷史最高的2869萬人。日本政府提出了到2020年達到4000萬人的目標,但日本國際醫療福祉大學研究所的準教授岡村世里奈指出,「圍繞外國人就醫的問題,應對舉措仍不完善。需要地方政府等相關人士一起採取行動」。

 

    日本政府計劃於4月在內閣官房建立相關問題的特別工作組,日本厚生勞動省、外務省和觀光廳等部門將攜手擬定對策。日本駐外公館將推薦遊客購買保險,敦促旅遊公司增加帶保險的旅遊産品。為了增加能通過電子貨幣和信用卡等進行支付的醫院,計劃完善對引進相關結算系統提供政府補貼的制度等。厚生勞動省將制定基於外語的各種疾病的治療和價格表,以事前徵求患者同意。

 

    不過,如果對策過於嚴格,又有可能阻礙訪日遊客的增加。日本政府內部有聲音認為,應強制要求遊客在取得簽證之際購買保險,但謹慎的論調也根深蒂固。這正在發展為難以兼顧促進遊客接收和避免讓接收方困惑的政策課題。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辻隆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