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朝會談焦點浮現:利比亞式還是階段性棄核

2018/04/10


      關於美國總統川普與朝鮮勞動黨委員長金正恩計劃舉行的首次首腦會談,朝方似乎表達了願意協商無核化問題的意向。有看法認為朝方顯示出了與美國談判的積極姿態,但對於無核化的方式這一關鍵問題,美國設想了通過壓力使利比亞棄核的成功先例。一方面,朝鮮則主張「階段性無核化」,美朝間依然存在很大的分歧。

     

  

      「金正恩委員長有意向就朝鮮半島無核化進行討論」,美國政府高官4月8日透露美朝雙方已通過非公開的磋商確認了這一意向。關於美朝首腦會談,無論是雙方正在進行背後的直接接觸這一事實,還是朝方轉達無核化的意向都屬於首次被披露的內容。

     

      儘管如此,在美國國內卻很少有人對美朝首腦會談抱樂觀態度。美國當地時間4月9日,對外強硬派的美國前駐聯合國代表博爾頓將就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早就主張對朝鮮要通過「利比亞方式」來實現無核化。也就是説,要先實現完全、可檢驗且不可逆地棄核(CVID),確認棄核之後再放鬆經濟制裁,實現邦交正常化。

     

      不過,朝鮮將利比亞的事例視為「失敗教訓」。格達費2011年被受歐美支援的反政府武裝殺害。朝鮮勞動黨機關報《勞動新聞》2017年10月曾指出「伊拉克和利比亞的悲劇性現實説明,在美國的引誘與軍事恐嚇下放棄武器,將會導致多麼慘痛的結果」。

 

      金正恩3月下旬在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談中表達了願意回歸磋商朝鮮半島無核化的六方會談的意向。許多觀點認為,這是朝方警惕由美國主導的「利比亞方式」,希望摸索由中國參與進來的階段性棄核。

  

      從利比亞的事例來説,該國的核開發計劃當時還處於核子試驗之前的階段,相比之下,朝鮮即將完成核開發,因此朝鮮的棄核程式被認為會更加複雜。南韓希望在4月27日的南北首腦會談中發表無核化宣言,政府內部開始出現「無核化的履行只能包括放鬆經濟制裁在內階段性地推進」的意見。

   

      除利比亞外還有其他棄核的先例,比如蘇聯解體後繼承了前蘇聯核武器的烏克蘭,當時是與美俄等大國簽署保證其安全的備忘錄,作為交換,將核武器移交給俄羅斯。有觀點認為,這種方式接近於朝鮮所希望的保證其體制,作為回報,階段性地推進棄核。

   

      另外還有南非主動決定棄核的先例。1989年上任的南非總統戴克拉克為減輕國際社會對本國種族隔離制度的壓力,加上周邊國家共産主義勢力威脅減退而放棄了核武器。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華盛頓 永澤毅、首爾 恩地洋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