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威脅論」在美國擴散?

2018/04/17


      美國國內的「中國威脅論」不只停留在川普政權內部,還擴大至國會和朝野各黨。如果在人工智慧(AI)和自動駕駛等尖端技術領域落後,有可能對美國的軍事霸權和産業霸權兩方面構成影響。不過,如果限制外資的對美投資,在融資方面等可能帶來企業競爭力下降的風險。

  

    美國總統川普3月為制裁中國侵犯智慧財産權,提出了對相當於500億美元的中國産品徵收關稅的進口限制方案。白宮高官強調「對於強制美國企業轉讓技術的中國的做法,無法繼續熟視無睹」。

  

中國華為技術的新品發佈會(資料)

 

    美國當局強烈警惕的是被稱為《中國製造2025》的中國領導層提出的技術振興政策。該政策意在對工業機器人等集中投入資金,實現依賴海外的尖端技術産品的自主化生産。美國在軍事技術和民生技術兩方面強烈擔憂中國實力的快速增強。

 

    正在加強警惕感的不僅是白宮。《中國製造2025》的計劃書早已擺上美國朝野各黨議員的案頭,這推動了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的許可權強化方案。

  

    美國主要IT企業也支援CFIUS職能的擴大,並非只有川普這個「另類」在對華強硬言論上表現突出。

 

    2018年1月,美國通信企業AT&T決定不採用中國最大智慧手機企業華為技術的産品。有分析認為,擔心機密資訊通過相關産品洩漏到中國的美國當局對AT&T施加了壓力。華為2月底從智利政府獲得2萬公里以上光纖網路的鋪設訂單。美國與中國的霸權之爭已擴大至全世界,僅憑美國的內向趨勢似乎難以全面對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